角落里的随员猛地站起,端起茶碗一口喝尽,随即告辞离席。
艾琳没有阻拦。
第二天清晨,使者们陆续递交回函。多数表示愿保持往来,部分提出具体交换需求:柴薪换陶器、兽皮换铁钉等。艾琳安排匠坊登记清单,准备履约。
正午时分,一名北方岭地的使者走入主厅。他穿着深灰长袍,袖口绣着一道银线。
“我们提议共治荒原。”他说,“你们开的地,我们出人管。收益五五分,如何?”
艾琳摇头:“地是我们一寸一寸开出来的,工分记在每个人头上。现在每户都有契书,不能共治。”
那人冷笑:“你以为没人盯着你?迟早有人要收回这片土。”
艾琳站起身:“这片土归耕者所有。谁来种,谁就有份。我不让,谁也拿不走。”
对方拂袖而去。
艾琳转身对文书说:“把疆域图画好,贴到外墙去。标明已定界的村子、市集位置、水源路线。”
文书领命而去。
傍晚,主厅外墙上挂起一幅大图。村民路过纷纷驻足观看。有人指着上面的名字念出来:“黑土原”“东堡旧址”“北岭新屯”。
艾琳站在厅内窗前,看着人群议论。
她回头对文书说:“设立‘使节接待日’,每月初八开放议政厅,听各方诉求。写成条文,明天就贴出去。”
文书记下。
天色渐暗,油灯点亮。艾琳面前堆着十几封回信草稿。她拿起一份修改,写完后交给亲卫送去。
又过了一会儿,她让人取来一批新编的织布技法图纸。这是村中妇女总结的经验,画得简单明了。
“送去西林那位老者的随从,就说这是我们答应的第一件礼物。”
亲卫接过图纸离开。
艾琳揉了揉眉心,低头看桌上未批完的文件。窗外传来敲打声,有人在搭彩棚,为即将到来的节庆做准备。
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疆域图,烛光映在“黑土原”三个字上。
片刻后,她对文书说:“明日召集各屯长。”
话音落下,笔尖滴下一滴墨,落在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