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们的暗号。”她说。
张氏低声说:“猎人小径那边也报了事。连续三个晚上,北岭方向有火光闪一下就灭,不是我们放的信号。”
艾琳盯着那道刻痕看了很久。她下令:运输路线代码加密,每五天换一次口令;夜巡班次增加一倍,重点盯水道交汇处;所有进出车辆必须接受底部检查。
天快黑时,她重新站上高台。望远镜在她手里。她扫视远山,尤其是北岭林线边缘。那里太静了,静得不像平常。她想起早上那个偷运盐的男人,想起布摊的低价倾销,想起车底的刻痕。这些事单独看都不大,合在一起却像一张网,慢慢收紧。
她知道问题不止在外头。村里变了。有人盖新房,有人穿新衣,也有人眼红别人工分多,想走捷径。分红那天,那个中年妇人转身就走的样子还在她脑子里。公平不是分东西,是让人相信规则有用。现在,这条信念开始松动。
她攥着手里的纸条,上面记着今天发现的所有异常:
- 未登记交易三起
- 工分争执一起(未升级)
- 外部痕迹两处(车底刻痕、夜间火光)
- 市场定价混乱(至少两个摊位违规)
她不能等明天再行动。今晚就得布置下去。但她也知道,光靠查和罚不行。得让所有人明白,乱子一起,最先倒霉的是自己。
她从高台下来,走向议事厅。门开着,里面亮着灯。几个骨干已经在等她。她把纸条递给记账员,“把这些列成清单,明天大会上念。”
有人问:“要不要抓那个偷盐的?”
她摇头:“先不抓人。我们要立的是规矩,不是杀鸡儆猴。”
“可要是没人怕,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知道,破规矩的人,以后没法在这儿做生意。”
她回到高台,最后一次望向全村。集市收摊了,炊烟渐少。巡逻队员在边界走动,彼此挥手。西坡的青贮窖顶棚新铺的茅草在风里轻轻晃。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
但她知道不对劲。太顺的日子最容易让人放松。而放松的时候,危险就来了。
她手里还攥着那张纸。风吹了一下,纸角微微翘起。她没松手。
远处,一道人影穿过林边小路,速度很快,贴着树干移动。艾琳举起望远镜,只看到最后一瞬的背影消失在坡后。
她放下望远镜,没喊人。
她的手指慢慢摩挲过纸上的字迹。
明天大会的第一条规矩,她已经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