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吵起来。其他人也开始议论。有人说该加固墙,有人说该多挖陷阱,还有人提要派人去外村求援。
艾琳等他们说完,才开口:“东谷那次奇袭成功,是因为敌人没想到我们会绕后。但这不是常态。我们能赢,是因为火油回流道没被发现。可这条道只有十个人知道。万一这十人里有一个倒下,或者晚点引火,结果就不一样。”
她停顿一下:“侥幸赢一次可以,次次靠侥幸不行。”
众人安静下来。艾琳继续说:“第一,今晚起实行双岗巡逻,每班两人,路线不定时调整。第二,成立轮训小组,由彼得带队,每天带新人练两次阵型转换。第三,画一张‘薄弱点地图’,每天更新哪里需要加固、哪里视野盲区大。”
老猎人问:“那反击呢?光守不行。”
艾琳说:“反击的前提是活着。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勇气,是资源和时间。先活下来,再谈打出去。”
会议结束,人们散开做事。艾琳留在空地,看着大家搬木材、分工具。一个少年坐在角落,双手发抖。他昨天第一次杀了人,到现在没说过话。
艾琳走过去,在他旁边坐下。“我第一次砍倒敌人时,整晚都在吐。”她说,“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我知道,从那天起,我的手再也干净不了。”
少年抬头看她。艾琳接着说:“但我不躲。我每天提醒自己,我为什么拿起刀。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让身后的人能活着回家。”
她站起身,对所有人说:“设一个静思角。就在布棚旁边。谁心里压着事,可以去坐。每天有人轮流守着听,不说教,只听着。”
没人笑,没人质疑。几个妇女主动去搬了两张矮凳,放了些水和布巾。那个少年慢慢站起来,走了过去。
太阳偏西,清点工作收尾。艾琳合上最后一本记录册,把笔插进腰袋。她站上高台,看到一群人正在修补东谷那段缺口。彼得走来,递上新画的防御图。
“陷坑今晚能挖完。”他说,“十个人轮着干。”
艾琳接过图,点点头。她望向村子四周。栅栏在修,火道在清理,伤员有人喂水,死者有人安葬。工分簿挂在仓库门口,风吹得纸页轻轻响。
她忽然问:“你觉得我们还能撑多久?”
彼得没马上答。他看向远处林线,说:“只要你不倒,我们就不会散。”
艾琳没再说话。她站在高台中央,目光扫过每一处忙碌的身影。她的手指划过记录册边缘,那里有一道被火烧过的焦痕。
一只乌鸦从屋顶飞起,翅膀拍打声惊动了地面的灰。艾琳抬起右手,按住腰间的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