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组的年轻人低头:“天太暗,旗子晃得太快。”
艾琳取下自己的旗子,走到他们面前。“旗语不是摆样子。一个上下,一个横扫,三个短挥——代表‘左翼压进’。你们必须记住每一个动作。再来十遍。”
她亲自带队,一遍遍重复。直到信号组能准确响应。
第二组演练侧翼包抄。新兵跑位混乱,两队人撞在一起。艾琳叫停,拆解步骤。“包抄不是乱跑。先散开,再合围。距离保持五步以上。听风辨位,识影断距。你们要学会用耳朵和眼睛判断敌情。”
她站在风口,让风吹过衣角。“听到这个声音了吗?敌人靠近时,草会响,石头会滚。你们要提前反应。”
第三组演练器械强攻。假想敌用撞车破墙,村民应对迟缓。艾琳示范如何用滚木砸车轴,用油罐引燃障碍。她要求每组轮流扮演进攻方,熟悉敌人的节奏。
太阳落山前,三组演练全部完成。艾琳在工分簿上登记成绩。老兵组全部达标,新兵组两组合格,一组补练。
晚饭时,她让人多加了一瓢豆。这是工分制的新规,完成训练的队伍才能领额外口粮。她坐在棚子下吃干饼,听着外面的议论。
“艾琳是不是太狠了?一天练三回。”
“你忘了上次差点守不住?要是那时候也嫌累,现在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可这么下去,人会垮的。”
“她自己也没歇过。你看她走路,左肩一直是僵的。”
艾琳没回应。她吃完饭,走向校场。夜色已深,巡逻队换岗。双岗并立,沉默地站着。她检查了三处了望点,确认暗哨到位。
回到哨台,她再次举起望远镜。山脊线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但她知道,那边有人在看。
她放下望远镜,在工分簿上写下最后一行字:“全员备战,枕戈待旦。”
然后她把骨哨系回腰间,披上旧斗篷。风更冷了,她没下岗。
彼得在岗下待命。他没问要不要休息,只是站着。
校场边上,几个新兵还在练习旗语。借着月光,一遍遍挥动手臂。老兵坐在旁边,小声纠正动作。
村中大多数人家熄了灯,但屋里没人睡。有人握着矛坐在门边,有人反复检查箭头是否牢固。孩子被安排在最里面房间,妇女们守在窗边。
艾琳站在哨台最高处,目光锁住远方山影。她的右手搭在横梁上,指节因寒冷而发白。
突然,西坡方向传来一声轻响。不是脚步,也不是风。是金属碰石头的声音。
她没动,也没喊。只是慢慢抬起左手,做了个“静止”的手势。
彼得立刻蹲下身,摸向腰间的刀。
艾琳盯着西坡林子边缘。那里有一块灰岩,和北坡那块很像。岩石表面似乎有东西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