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声音顿了顿,话锋一转。
“而格物,则截然不同。”
“格物致知,乃是向外求索。”
“是穷究天地万物之理,以智慧驾驭外物,以工具补足人力之穷。”
“它不求一人之超脱,但求万人之便利。”
“蒸汽机车日行千里,非一人之力可为,乃是集采矿、冶炼、铸造、设计等万千工匠之力而成。”
“巡洋铁甲舰横行四海,同样不是一人之功,而是集举国之财力、物力、智力而铸。”
陈安的目光变得深邃。
“故而,格物,是为集众之力。”
“集众之力?”
众人闻言,皆是若有所思。
“修行是独,格物是众。”
陈安继续言说:
“修行者伟力归于自身,故而逍遥自在,不受世俗束缚,却也难免孤高寡淡,视凡俗如蝼蚁。”
“格物者伟力归于器物,故而能惠及万民,改天换地,却也难免滋生贪欲,因争夺资源而起纷争。”
他看向萨守坚,声音温和了几分。
“你一路走来看到战火纷飞,见生灵涂炭,便觉格物是祸。”
“只是,这些年来你可曾见过蒸汽列车奔行,将将江南的米粮,在短短数日内运抵北地,活人无数?”
“见过新式纺机日夜轰鸣,让天下百姓皆能有衣可穿?”
“又见没见过钢铁巨轮远渡重洋,带回了亩产千斤的番薯土豆,令这世间再无饥馑之忧?”
萨守坚沉默了。
陈安说的这些,他自然见过。
他这一路行来,虽见战乱,却也见到了那即便是在乱世之中,依然顽强生存、且比百年前更加富足的百姓。
若无格物,这天下人口,何以能翻了数倍,达到如今的四万万之众?
“利弊相生,福祸相依。”
陈安见他神色,语气复归平平。
“此是世间道理循环,不是一人之力可改。”
“格物之道,正如你手中的雷法。”
“雷霆可毁物伤人,亦可荡涤污秽,生发万物。”
“关键在于,执掌这股力量的人。”
“人心若正,则格物利国利民;人心若邪,则格物祸乱天下。”
“如今这乱世并不是格物科学的过错,而是人心贪欲,假借格物之手,释放而出罢了。”
陈安的一番话,如同晨钟暮鼓,敲响在众人心头。
在座诸位皆是修行有成的高人,智慧通达。
经此一点拨,顿时觉得以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今却是豁然开朗。
“真人高见。”
张嗣先抚须长叹,眼中满是敬佩。
“贫道往日里只觉这格物奇技淫巧,坏我道心,如今看来,却是贫道着相了。”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这格物之道,未必就不是另一条证道之路。”
“只是这条路,走的是人道,而非仙道。”
阁皂山掌教亦是点头附和:
“集众之力,改天换地...这般气魄,确非我等方外之人所能及。”
“只可惜,这世间众生,终究难逃名利二字,将这般好的一条大道,走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众人唏嘘不已。
对于世俗的变革与动荡,他们虽有感触,却也仅仅是感触罢了。
正如陈安所言,仙凡有别。
他们既然选择了修行这条路,便注定要与这滚滚红尘渐行渐远。
新约在前,气运反噬在后。
只要不是妖魔乱世,亦或是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他们这些修行中人,便不会,也不能轻易插手世俗之事。
“好了,闲话休提。”
陈安见众人心绪已平,便不再多言世俗事情。
缓缓起身,目光投向东海深处,那片此刻正被浓重雾气所笼罩的海域。
“两百年之期已至。”
“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即将重现人间。”
“尔等此番前来,想必也是为了此事吧?”
萨守坚与三位掌教对视一眼,齐齐起身,神情肃穆。
“正是。”
萨守坚躬身道:
“恩师当年曾言,这三座仙山隐于虚实之间,非有大法力者不能入。”
“如今时机已到,我等虽有心一探究竟,却也知晓自身斤两。”
“故而特来拜会恩师,恳请恩师允许我等随行,一睹仙山真容。”
其余三人亦是连声附和,眼中满是期盼。
海外仙山,自古便是修行者心中的圣地。
传说那里有长生不死药,有上古仙人遗留的道统,甚至有直通仙界的门户。
对于他们这些在修行路上苦苦求索的人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诱惑。
陈安闻言,目光扫过众人。
见他们一个个神情坚毅,不假思索,显然是早已做好了准备。
“仙缘难得,见者有份。”
他淡然一笑,并未拒绝。
“尔等既有此心,那便同去吧。”
“只是丑话说在前头。”
陈安声音微沉,带着几分告诫。
“那仙山虽好,却也未必就是善地。”
“其中究竟有何凶险,便是贫道亦未能全知。”
“尔等此去,当需好自为之,莫要为了些许外物,乱了道心,丢了性命。”
“我等省得。”
众人齐声应诺,心中却是一喜。
有这位当世第一人坐镇,此行纵有凶险,想来也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