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个道理,”沈清辞说道,“学问之道,在于学以致用。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算学记账,只要能造福百姓、便利民生,便是有用的学问。”
顾晏之深深点头,眼中满是敬佩:“县主所言极是。顾某先前太过拘泥于传统,险些错失了如此精妙的学问。今日得县主指点,真是受益匪浅。”
几位翰林官也纷纷称赞:“县主聪慧过人,心思缜密,这新式算具若是推广开来,必能惠及天下!”
沈清辞笑了笑:“我也正有此意。不过这算具的制作和推广,还需朝廷支持。顾状元在翰林院任职,若是能向陛下进言,想必能事半功倍。”
顾晏之当即说道:“县主放心,此事关乎国计民生,顾某定当尽力。明日我便上书陛下,详细说明新式算具的好处,恳请陛下推广。”
正在这时,永宁侯沈毅笑着走了进来:“看来今日的切磋,倒是成了一场学问交流啊!顾状元,几位大人,不如留下来用午膳?我已经让人备好了薄酒,咱们边吃边聊。”
众人欣然应允。午膳时,众人围绕着新式算具和阿拉伯数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朝堂政务聊到民间疾苦,从算学技巧聊到经世致用,气氛十分融洽。
顾晏之对沈清辞的敬佩之情更甚,不仅敬佩她的聪慧才智,更敬佩她的胸襟气度。他发现,这位侯府嫡女,不仅貌美如花,而且见识不凡,既有女子的温婉细腻,又有男子的远见卓识,与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闺阁女子截然不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顾晏之借着酒意,起身对沈清辞说道:“县主才貌双全,见识超群,顾某心中甚是敬佩。不知县主可否再出一题,让顾某再请教一番?”
沈清辞挑眉,笑着说道:“哦?状元郎还想切磋?这次想比什么?”
顾晏之想了想,说道:“不如就比记账如何?我这里有一份虚拟的商铺账目,记录了一个月的收支情况,咱们各自用自己的方法记账、核算盈亏,看谁又快又准。”
“好啊,”沈清辞欣然应允,“不过我有一个条件,若是我赢了,顾状元可要答应我一件事。”
顾晏之问道:“不知是什么事?只要不违背道义,顾某定当照办。”
“很简单,”沈清辞眼底闪过一丝狡黠,“若是我赢了,顾状元便要为我那几家陪嫁铺子写一副匾额,如何?”
众人闻言,皆是大笑起来。顾晏之的书法堪称一绝,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沈清辞这要求,倒是有趣得很。
顾晏之也笑了:“县主若是赢了,别说是一副匾额,便是十副、百副,顾某也乐意效劳!”
当下,顾晏之让人取来纸笔,写下了一份详细的商铺账目,收支项目繁多,数字琐碎,足有十几条。沈清辞看了一眼,便拿起她的阿拉伯数字卡片和算盘,开始记账核算。
她先用阿拉伯数字将收支项目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用算盘快速计算,将收入和支出分别汇总,再算出盈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片刻便完成了,将结果写在纸上。
而顾晏之则用传统的汉字记账法,一笔一划地记录、演算,速度比沈清辞慢了不少。
半个时辰后,顾晏之才完成核酸,结果与沈清辞一模一样。他看着沈清辞那简洁明了的阿拉伯数字账目,再对比自己密密麻麻的汉字账目,不禁感叹道:“县主的记账方法,真是既简洁又清晰,一目了然。若是推广开来,商铺账目、朝廷国库,都能省去不少麻烦。”
沈清辞笑着说道:“既然状元郎输了,那匾额之事,可就一言为定了。”
“自然,”顾晏之点头,“明日我便将匾额送来,不知县主想要什么内容?”
“就写‘诚信为本,货真价实’吧,”沈清辞说道,“做生意,最重要的便是诚信。”
顾晏之赞道:“县主所言极是,这八个字,寓意深远。”
午膳过后,顾晏之和几位翰林官又与沈清辞探讨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告辞离去。临走时,顾晏之再次向沈清辞道谢,表示一定会尽快向陛下进言,推广新式算具。
送走众人后,云舒笑着对沈清辞说道:“小姐,您可真厉害,不仅赢了状元郎,还让他心甘情愿地为您写匾额,甚至还要帮您推广新式算具!”
沈清辞笑着说道:“这算什么?我要的,可不止这些。”
她望着院外的紫藤萝,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她知道,这新式算具和阿拉伯数字的推广,只是一个开始。她要借助这个机会,让更多的人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改变这个时代的落后现状,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对了,”沈清辞忽然想起一事,对云舒说道,“去把我那本《算学入门》取来,我再修改一下,加入一些实际案例,这样推广起来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云舒应了一声,连忙跑去取书。沈清辞坐在石桌旁,拿起笔,开始认真地修改起来。阳光透过紫藤萝的枝叶,洒在她的身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她的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她知道,前路或许会有坎坷,会有守旧势力的阻挠,但她并不畏惧。她是来自现代的灵魂,带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改变这个时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而此时的翰林院,顾晏之回到府邸后,立刻伏案疾书,写下了一道长长的奏折,详细说明了新式算具和阿拉伯数字的精妙之处,以及推广后的好处,恳请皇帝下令推广。他在奏折中极力称赞沈清辞的聪慧才智,认为她是难得的奇才,应当予以重用。
奏折递上去后,很快便得到了皇帝的重视。皇帝本就十分赏识沈清辞的才干,如今见顾晏之也极力推荐,心中更是好奇,当即下令召见沈清辞和顾晏之,让他们在朝堂上演示新式算具。
次日,沈清辞身着县主朝服,与顾晏之一同来到朝堂。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沈清辞详细演示了阿拉伯数字和算盘的用法,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账目核算,一一展示给众人看。
百官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称赞新式算具的精妙。户部尚书更是激动不已,说道:“陛下,这新式算具若是推广开来,我户部处理账目、统计税收,至少能节省一半的时间和人力,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下令:“准奏!即日起,在翰林院设立算学馆,由顾晏之负责传授阿拉伯数字和新式算具的用法;同时,命工部尽快制作一批新式算具,分发到户部、吏部、兵部等各部,以及全国各地的州府县衙,推广使用。沈清辞县主献此良策,有功于国,特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以示嘉奖!”
“谢陛下隆恩!”沈清辞和顾晏之连忙跪地谢恩。
消息传回永宁侯府,整个侯府都沸腾了。沈毅夫妇更是喜不自胜,为女儿的成就感到骄傲不已。
几日后,顾晏之果然送来 了亲手书写的匾额,“诚信为本,货真价实”八个大字,笔力遒劲,龙飞凤舞,堪称书法珍品。沈清辞让人将匾额挂在最大的一家布庄门口,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布庄的生意也因此更加红火。
而新式算具的推广也十分顺利。各地官员和商人很快便发现了它的好处,纷纷争相使用。阿拉伯数字和算盘的搭配,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还减少了出错率,为朝廷和民间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沈清辞的名声也因此更加响亮,不仅被百姓称赞为“女中诸葛”,还得到了不少官员的敬佩和赏识。甚至有不少王公贵族,都想让自家子弟向沈清辞学习算学。
这一日,沈清辞正在府中教导几个丫鬟学习阿拉伯数字,云舒笑着跑了进来:“小姐,好消息!顾状元派人送来消息,说算学馆已经正式开课,报名的人络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