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 第131章 琉璃盏碎惊朝野,锦囊计出定乾坤

第131章 琉璃盏碎惊朝野,锦囊计出定乾坤(1 / 2)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暮春时节的京城总带着点黏腻的暖意,连风掠过永宁侯府的垂花门时,都裹着股子蔷薇花的甜香。沈清沅坐在水榭里,指尖捏着枚刚剥好的莲子,正听得小丫鬟春桃眉飞色舞地讲街头趣闻——说是城东王记点心铺新出的“流云酥”,咬一口能品出三层花味,昨日竟引得三位诰命夫人在铺子前为了最后一匣子争得帕子都飞了。

“这有什么稀奇,”沈清沅将莲子丢进茶盏,漾开一圈浅碧色的涟漪,“上次城西布庄新到的云锦,你家二姑娘不也拉着我娘的陪房,硬是把本该给长公主府的那匹‘烟霞锦’抢了回来?”

春桃被这话逗得直乐,刚要接话,却见管家福伯踩着石径匆匆走来,脸上那惯常的稳重竟添了几分慌乱,连衣摆扫过池边的芦苇都没察觉。“大小姐,宫里来人了!”福伯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掩不住的急切,“是李总管亲自来的,说……说要请您即刻入宫,陛下在御书房等着。”

沈清沅捏着茶盏的指尖顿了顿。自上次帮陛下解了西北军饷的困局,她虽得了不少赏赐,却也刻意避着宫廷往来——毕竟是穿来的魂,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能少沾朝堂是非就少沾。可今日李总管亲自来请,还特意提了“陛下等着”,显然不是寻常召见。

“知道了。”她放下茶盏,起身时裙摆扫过石凳,带落了几片花瓣,“春桃,取我那件月白绣竹纹的褙子来,首饰就戴上次太后赏的那套珍珠钗镯,别太张扬。”

梳妆时,春桃一边为她梳发,一边小声嘀咕:“大小姐,您说宫里这时候叫您去,会不会是……跟上次御史台参侯爷的事有关啊?”

沈清沅对着铜镜挑了挑眉。上月御史台确实递了奏折,说永宁侯在江南治水时“滥用民力”,还附了几张所谓“百姓流离失所”的画像。可她分明记得,父亲上个月回来时还说江南水患已平,当地百姓还送了“万民伞”,怎么转眼就成了“滥用民力”?这里头的猫腻,她早派人去查了,只是还没等来结果。

“别瞎猜。”她按住春桃正欲插钗的手,“陛下要是真信了御史的话,今日来的就该是锦衣卫,不是李总管了。”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马蹄声,接着是侍卫统领秦风的声音:“大小姐,末将已备好车马,护送您入宫。”

沈清沅走出院门时,果然见一辆乌木马车停在廊下,车帘绣着暗纹云鹤,正是宫中常用的规格。秦风一身劲装,腰间佩刀,见她出来,立刻拱手行礼:“大小姐,路上恐有变故,末将已安排了二十名暗卫随行。”

她心中一动。秦风是父亲的得力手下,向来沉稳,今日竟也如此谨慎,看来这趟入宫,比她想的还要不简单。

马车行得平稳,却比往日快了许多。沈清沅掀开车帘一角,见街道两旁的商铺虽还开着门,却少了往日的热闹,连巡逻的禁军都比平时多了两倍。她刚要放下车帘,却瞥见街角处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大理寺少卿顾衍之,他穿着一身青色官袍,正朝马车的方向望来,眼神里带着几分担忧。

四目相对的瞬间,顾衍之微微颔首,随即转身隐入了巷口。沈清沅心中一暖。自上次在大理寺联手破了贪腐案,她与顾衍之便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他虽不善言辞,却总在关键时刻给她递上最有用的消息。今日他在此处,想必也是察觉到了不对劲,特意来提醒她。

马车驶入宫门时,沈清沅明显感觉到气氛比往日凝重。往日里笑脸相迎的侍卫,今日都绷着脸,手按在刀柄上,连呼吸都比平时重了几分。李总管早已在御书房外等候,见她下车,连忙上前,脸上堆着笑,眼底却藏着焦虑:“沈大小姐,您可算来了,陛下都等您半个时辰了。”

“有劳李总管久候。”沈清沅屈膝行礼,语气从容,“不知陛下今日召见,可有要事?”

李总管叹了口气,引着她往御书房走:“大小姐进去就知道了,今日这事儿,除了您,恐怕没人能解陛下的燃眉之急了。”

御书房内,檀香缭绕,却压不住空气中的紧张。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面前的御案上摊着一卷奏折,旁边还放着个破碎的琉璃盏——那是西域进贡的珍品,据说整个大启只有这一盏,陛下平日里宝贝得很,今日竟被摔碎了,可见他有多生气。

沈清沅刚要行礼,皇帝便摆了摆手,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免礼吧,朕今日找你,是有件棘手的事要问你。”他指了指御案上的奏折,“你看看这个。”

沈清沅走上前,拿起奏折,刚看了几行,瞳孔便微微一缩。这奏折竟是江南巡抚递上来的,说永宁侯在治水时“私吞赈灾银两”,还“勾结地方官员,欺压百姓”,甚至附了一份所谓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私吞银两”的数额和去向。

“陛下,这绝不可能!”沈清沅放下奏折,语气坚定,“家父一生清廉,治水时更是夙兴夜寐,连家都顾不上回,怎么可能私吞赈灾银两?这奏折上的内容,定是有人伪造的!”

皇帝揉了揉眉心,语气复杂:“朕也愿意信你父亲,可这奏折上的‘账本’做得滴水不漏,连户部的官员都查不出破绽。更棘手的是,昨日江南已有人上京告御状,跪在午门外哭诉求情,说你父亲治水时逼死了他的家人。”

沈清沅心中一沉。江南巡抚是去年刚上任的,据说是丞相柳嵩的门生,而柳嵩与父亲向来不和,这事儿十有八九是柳嵩在背后搞鬼。至于那上京告御状的人,恐怕也是柳嵩特意安排的“棋子”。

“陛下,”她定了定神,语气从容,“家父治水时,曾派人将每日的开支和工程进度记录在册,还请了当地的乡绅共同监督,这些记录都存放在侯府的书房里,陛下若不信,可派人去取来核对。至于那告御状的人,臣女斗胆请陛下将他交给大理寺,让顾少卿彻查,想必能查出他背后的人。”

皇帝点了点头,脸上的神色缓和了几分:“朕已让人去侯府取账本了,也把那告御状的人交给了大理寺。可眼下还有个更棘手的问题——今日早朝时,柳丞相已提议,要将你父亲召回京城问话,还说若查实私吞银两,便要革去你父亲的爵位,打入天牢。”

沈清沅冷笑一声。柳嵩这是想趁此机会,一举扳倒父亲,好巩固自己的势力。若是父亲被召回京城,离开了江南的根据地,柳嵩再在途中动手脚,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万万不可将家父召回京城!”她急忙说道,“江南水患刚平,百姓还未完全安定,家父若是此时离开,恐生变故。再说,家父在江南治水多年,熟悉当地情况,若真要查案,不如让臣女去江南一趟,一来可以协助顾少卿查案,二来也能稳定江南的局势。”

皇帝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倒是有胆识。可江南路途遥远,且柳嵩已在暗中安排了人手,你此去怕是凶险重重。”

“臣女不怕。”沈清沅挺直脊背,目光坚定,“家父一生为国为民,臣女绝不能让他蒙受不白之冤。再说,臣女身边有秦风统领和暗卫保护,定能平安抵达江南,查清真相。”

皇帝看着她,眼中露出几分欣赏:“好,朕就准你所请。朕会给你一道密旨,让你便宜行事。你明日便出发,务必尽快查清真相,还你父亲一个清白。”

“谢陛下!”沈清沅屈膝行礼,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

离开御书房时,李总管悄悄塞给她一个锦盒:“大小姐,这是太后让老奴交给您的,说您此去江南,用得上。”

沈清沅打开锦盒,见里面放着一枚羊脂玉扳指,上面刻着太后的私印,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遇事可寻江宁织造府”。她心中一暖,太后向来疼她,今日怕是也察觉到了柳嵩的阴谋,特意给她送来了助力。

回到侯府时,天色已暗。沈清沅刚走进院子,就见母亲苏氏和弟弟沈清泽迎了上来,脸上满是担忧。

“沅儿,怎么样?陛下没为难你吧?”苏氏拉着她的手,语气急切。

“娘,您放心,陛下没有为难我。”沈清沅安抚地拍了拍母亲的手,“只是父亲在江南被人陷害,我明日要去江南查案,还父亲一个清白。”

沈清泽一听,立刻跳了起来:“姐姐,我跟你一起去!我也能帮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