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 第64章 琉璃灯宴惊鸿影,巧破迷局定乾坤

第64章 琉璃灯宴惊鸿影,巧破迷局定乾坤(1 / 2)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暮春的风裹挟着最后一缕海棠香,掠过永宁侯府朱红的飞檐,将檐角那串新换的水晶风铃吹得叮咚作响。沈清辞正坐在窗前,指尖捏着一枚刚绣好的并蒂莲荷包,耳尖却忽然动了动——院外传来的脚步声虽轻,却带着几分不同于往日的急促,分明是贴身丫鬟挽月的步子。

“姑娘,姑娘!”挽月掀帘而入时,鬓边的银蝶钗还在晃,手里捧着个描金漆盒,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雀跃,“宫里来旨意了!太后娘娘邀您三日后去颐和园赴琉璃灯宴,还特意赏了这盒南海珍珠当伴手礼呢!”

沈清辞放下荷包,目光落在漆盒里颗颗圆润的珍珠上,眼底却掠过一丝深思。自打上次在宫宴上帮太后解了“岁寒三友”的诗谜,这位素来端庄持重的太后便对她多了几分青睐,可这般特意邀约,倒不像是单纯的赏玩。她指尖轻轻拂过珍珠表面的柔光,忽然想起前几日听府里管事嬷嬷说的闲话——近来京中几位勋贵小姐总在私下聚会,似乎在谋划着什么,还隐约提到了“琉璃灯”三个字。

“挽月,”沈清辞抬眼看向丫鬟,语气里带着几分笑意,“去把我上次从江南带回来的那套水蓝描花罗裙找出来,再把梳妆台上那支点翠嵌珠钗也备好。太后娘娘的灯宴,咱们可得好好打扮,别丢了永宁侯府的脸面。”

挽月见自家姑娘这般从容,原本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笑着应了声“哎”,转身就往内室去了。沈清辞却重新拿起那枚并蒂莲荷包,指尖在绣线勾勒的花瓣上轻轻摩挲。她穿越到这大靖朝已有三年,从最初那个手忙脚乱的现代社畜,到如今能在侯府站稳脚跟、甚至得到皇室青睐的千金小姐,靠的可不止是运气。这京城里的弯弯绕绕,她见得多了,太后这看似平常的邀约,说不定藏着不一般的心思。

三日后傍晚,夕阳将颐和园的琉璃瓦染成了暖金色。沈清辞坐在侯府的马车上,撩开车帘一角,看着窗外缓缓掠过的街景——沿街的店铺都挂起了各色灯笼,有兔子灯、莲花灯,还有缀着流苏的走马灯,处处透着节日的热闹。可她心里却清楚,这热闹背后,或许正藏着看不见的暗流。

马车停在颐和园门口时,已有不少勋贵子弟和千金小姐到了。沈清辞刚下车,就听见一个娇俏的声音喊她:“清辞姐姐!”

她回头一看,只见吏部尚书家的千金柳如烟正提着裙摆朝她跑来,身上穿的桃粉色罗裙上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头上插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跑动时步摇上的珠玉叮当作响。“我还怕你要晚到呢,”柳如烟挽住她的胳膊,凑近她耳边小声说,“你可不知道,这次灯宴不一般。我听我爹说,太后是想借着灯宴,看看京中适龄的小姐,好像是为三皇子选侧妃呢!”

沈清辞心里一动。三皇子萧景渊是当今圣上最看重的儿子,文武双全,性格温润,若是能成为他的侧妃,对任何一家勋贵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难怪前几日那些小姐们频频聚会,想来是都想在灯宴上好好表现,博三皇子和太后的青睐。

“如烟,慎言,”沈清辞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温和却带着提醒,“这种事可不能随便乱说,要是被人听了去,免不了又是一场风波。”

柳如烟吐了吐舌头,赶紧点头:“我知道啦,这不是只跟你说嘛。对了清辞姐姐,你看那边!”她伸手朝不远处指了指,“那是镇国公家的李明月,你看她穿的那身石榴红的裙子,头上还戴了支东珠钗,一看就是下了大功夫打扮的。还有那边,兵部侍郎家的赵婉儿,手里拿着把描金团扇,扇子上还题了诗,这是准备在三皇子面前露一手呢!”

沈清辞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几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姐正围在一起,时不时朝入口处张望,显然是在等三皇子。她忍不住觉得有些好笑——这些小姐们为了攀附权贵,倒是把心思都用在了表面功夫上,可她们却忘了,太后和三皇子都不是只看外表的人。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听见一阵清脆的钟声响起,随后太监尖细的嗓音传来:“太后娘娘、三皇子殿下驾到——”

众人连忙整理衣饰,纷纷跪下行礼。沈清辞跟着人群跪下,眼角的余光瞥见一抹明黄色的身影从轿子里走出,正是太后。太后今日穿了件绣着凤凰祥云的明黄锦袍,头上戴了顶赤金镶红宝石的凤冠,虽已年近五十,却依旧气度雍容。而跟在她身边的三皇子萧景渊,身穿一件月白色锦袍,腰间系着玉带,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温文尔雅的气质。

“都起来吧,”太后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今日是琉璃灯宴,大家不必拘谨,只管尽兴玩乐便是。”

众人起身谢恩,随后便跟着太监往颐和园的湖心亭走去。湖心亭四周挂满了琉璃灯,这些琉璃灯造型各异,有的做成了牡丹的样子,有的做成了仙鹤的形状,灯里点着蜡烛,灯光透过琉璃罩子,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映照在湖面上,美得如同仙境。

“各位小姐公子,”太后坐在湖心亭的主位上,笑着开口,“今日这琉璃灯宴,除了赏灯,哀家还准备了个小玩意儿。你们看亭外的湖面上,那些漂浮的莲花灯里,都藏着不同的谜题。谁要是能解开谜题,找到对应的琉璃灯,哀家便有赏。”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致。柳如烟拉着沈清辞的手,兴奋地说:“清辞姐姐,咱们也去试试吧!听说太后准备的赏赐是西域进贡的宝石呢!”

沈清辞笑着点头,两人刚走到湖边,就看见李明月已经拿起了一盏莲花灯。李明月打开灯里的纸条,念道:“‘一片冰心在玉壶’,打一物品。”她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忽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是镜子!因为镜子是用玉做的,而且能映照出人的样子,就像冰心一样纯洁!”

可她话音刚落,旁边就传来一阵轻笑。沈清辞循声看去,只见赵婉儿正摇着团扇,慢悠悠地说:“李小姐,你这答案可不对。‘一片冰心在玉壶’,重点在‘冰心’和‘玉壶’,玉壶是用来装酒的,冰心则是指纯净的心,所以答案应该是酒壶才对。”

李明月不服气地说:“你凭什么说我的答案不对?镜子也能映照出冰心啊!”

“好了好了,”萧景渊走了过来,语气温和地调解,“两位小姐别争了。其实这道题的答案是‘酒杯’。‘玉壶’常用来指代酒器,而‘冰心’则是形容酒的清冽纯净,所以最贴切的答案是酒杯。”

李明月和赵婉儿一听,都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沈清辞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点头——三皇子果然聪慧,不仅解开了谜题,还巧妙地化解了两位小姐的争执,这份气度确实难得。

柳如烟拉着沈清辞走到另一盏莲花灯前,拿起纸条念道:“‘有眼无珠腹中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物品。”她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疑惑地说:“这是什么啊?有眼无珠,还跟荷花、梧桐有关,难道是某种植物?”

沈清辞看着纸条上的诗句,忽然笑了:“这答案应该是‘竹篮’。你想啊,竹篮有很多缝隙,就像‘有眼无珠’;竹篮是空的,就是‘腹中空’。夏天荷花出水的时候,人们会用竹篮去采莲蓬,这就是‘荷花出水喜相逢’;到了秋天梧桐叶落的时候,天气转凉,就很少用竹篮了,这就是‘梧桐叶落分离别’。而且竹篮用不了多久就会坏,就像‘恩爱夫妻不到冬’一样。”

柳如烟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竹篮啊!清辞姐姐你也太聪明了吧!”她说着,就拉着沈清辞去找对应的琉璃灯。果然,在一盏做成竹篮形状的琉璃灯里,她们找到了太后留下的信物——一枚小巧的玉佩。

两人拿着玉佩回到湖心亭,太后见了,笑着说:“清辞丫头果然聪慧,这么快就找到了信物。哀家说话算话,这西域宝石就赏给你了。”

沈清辞谢过太后,刚接过宝石,就看见李明月脸色难看地站在一旁。沈清辞心里清楚,李明月一向好胜,这次在灯宴上输给自己,心里肯定不服气。果然,没过多久,就听见李明月忽然开口:“太后娘娘,臣女有一事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