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2 / 2)

同时,她开始着手整理顾怀笙母亲留下的部分遗物——一些珍贵的古籍和手稿。她并非擅自处理,而是小心翼翼地清理、分类、拍照存档。她知道,这是顾怀笙心底最柔软也最不敢轻易触碰的角落。她要做那个帮他拂去尘埃、守护记忆的人。

“我不能替你承受痛苦,但至少,我可以让你知道,你守护的世界一切安好,你珍视的过往有人妥善保管。” 这是她所能想到的,最深沉也最不打扰的支持。

地点:林氏企业会议室

林氏内部关于一个老旧厂区改造项目的会议正在激烈争论。以二叔旧部为首的一方主张快速拆除,建设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回笼资金。

林舒安安静地听了许久,直到争论稍歇,她才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林舒安:“各位,那个厂区,不仅仅是地皮。它外墙的爬山虎,是爷爷创业第二年亲手种下的;车间里保留的部分老机床,是林家工业起步的见证。它们本身,就是林家的‘本体感觉’。”

她用了这个词,让在场一些年轻高管略显疑惑,但她目光沉静,继续道:

“ 拆掉它们很容易,就像切断一段神经。但之后呢?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光鲜亮丽、却失去方向感的‘新’林氏。我认为,改造不是推翻,而是‘神经再教育’,是在保留肌理和记忆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功能和活力。我们可以把它打造成一个融合工业遗产、文创空间和绿色科技的城市更新样本。”

她将康复的理念,无形中融入了商业决策,赋予了冰冷的项目以温度和传承的意义。

在说出“本体感觉”四个字时,她想到的是顾怀笙在平衡板上摇晃却坚持的身影。“怀笙,你看,你正在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坚持,还有如何去看待‘根基’与‘新生’。”

她在他缺席的日子里,正飞速成长,不仅守护着他的后方,也在开拓着自己的疆土,并将他的精神力量,内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晚上,林舒安终于给顾怀笙发去了一条信息。

没有文字。

只有一张照片:她刚完成的一幅水墨画——嶙峋的怪石缝隙中,一株兰草顽强探出,舒展着柔韧的叶片。画作一角,她用清秀的小楷题了两个字:「根骨」。

她知道他可能不会回复,也可能很久之后才会看到。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各自孤独的战场上,他们正以不同的方式,修炼着同样的坚韧。

他们的呼吸,跨越了六个时区,在精神的层面,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