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中途休息时,顾怀笙靠在沙发扶手上,脸色苍白,背后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周复健师递给他一杯功能饮料,语气缓和了些:“感觉怎么样?强度能接受吗?”
顾怀笙接过饮料,喝了一口,才沙哑地开口:“……可以。”
周复健师笑了笑:“您是我见过意志力最强的客户之一。但康复急不得,尤其是您这种程度的损伤,必须循序渐进。接下来,我会把一些简单的拉伸和激活动作教给您,您在工作间隙,每隔一小时就要起来活动五到十分钟,绝对不能久坐。”
他又拿出一个本子,开始详细记录今天的训练情况和顾怀笙的身体反应:“我们会根据您的恢复进度,每周调整训练计划。另外,营养和睡眠至关重要,必须保证。”
整个训练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时,顾怀笙感到一种混合着极度疲惫和奇异舒畅的感觉。身体的酸痛无处不在,但那种被精准“唤醒”和“梳理”过的感觉,又带来了一丝轻松。
周复健师收拾好器械,最后叮嘱道:“顾先生,康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需要您百分之百的配合和耐心。有任何不适,随时联系我。”
送走复健师,公寓里重新安静下来。
顾怀笙缓缓走到落地窗前,望着下方的城市。阳光炽烈,但他背后被汗水浸湿的地方却感到一丝凉意。
身体的战场,从医院转移到了家中,战斗依旧在继续。只是,这一次他有了更专业的“武器”和“战术”。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依旧有些颤抖的双手。
路还很长。
但他已经清晰地看到了方向,并且,有了走下去的具体方法。
这或许就是专业的意义——将模糊的痛苦和挣扎,转化为清晰的路径和可执行的步骤。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书房。疼痛和疲惫依旧,但眼底深处,却多了一份面对漫长康复之路的、沉静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