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明珠映夜 > 第113章 品鉴与暗棋

第113章 品鉴与暗棋(1 / 2)

瑞士家族办公室主办的私人品鉴会,设在城郊一处极隐秘的现代艺术馆。与其说是品鉴会,不如说是一个高度筛选的顶级社交场。与会者不过二十余人,皆是衣着低调却难掩贵气的面孔,交谈声低缓,空气里流淌着雪茄、陈年干邑与某种更无形的——资本与权力的气息。

林舒安依旧是一身素雅,月白色旗袍外罩了件墨色羊绒披肩,发髻挽得一丝不苟。她挽着顾怀笙的手臂步入会场时,能感觉到那些看似随意扫过的目光,带着比慈善晚宴时更甚的审视与掂量。在这里,林家的名号或许只算入门券,真正让人在意的,是她身边这个男人所代表的能量,以及她自身能否被这个圈子接纳。

顾怀笙显然对此地极为熟悉,他与几位看似是组织者的外籍人士简短交谈,言辞精炼,姿态松弛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存在感。他没有刻意将林舒安推向前台,但每当有人将话题引向她时,他便会不着痕迹地退后半步,将话语权交给她。

一位头发银白、气质矍铄的瑞士老先生,冯·艾森伯格先生,对林舒安提及的“基金”构想表现出浓厚兴趣。

“林小姐,将文化传承与影响力投资结合,是个非常……东方的智慧。”他晃动着杯中的琥珀色液体,眼神锐利,“但如何量化‘文化价值’?如何确保投资的社会回报,而不只是情怀的消耗?”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是之前许多投资人犹豫的关键。

林舒安早有准备,她从侍者托盘上取了一杯苏打水,从容应答:“冯·艾森伯格先生,量化确实是个挑战。但我们初步设想,可以建立一套多维评估体系。除了常规的财务指标,更注重项目对特定文化技艺活态传承的推动、对社区参与的提升、以及其在数字化时代产生的新内容影响力。比如,一个成功复活的非遗技艺,其带动的就业、衍生产品价值、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的文化认同讨论,都可以纳入评估范畴。我们寻求的,不是短期暴利,而是文化与商业共生下的长期、可持续价值。”

她没有空谈情怀,而是给出了具备操作性的框架思路。冯·艾森伯格先生听着,缓缓点了点头,未置可否,但眼神中的兴趣明显更浓了。

品鉴会的高潮是一件明代青花瓷瓶的鉴赏。众人围拢,低声品评。林舒安凭借爷爷从小熏陶的功底,在一位国内藏家有些偏颇的评论后,轻声补充了几句关于钴料发色与绘制笔触的细节,见解专业,语气谦和,立刻引来了几位真正懂行者的侧目。顾怀笙站在她身侧稍后的位置,目光落在她沉静的侧脸上,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

她没有试图在整个场合高谈阔论,只在关键时刻,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精准地展示出实力与底蕴。这比刻意的炫耀,更能赢得这个圈子的尊重。

回程的车上,依旧是无言。

直到车子快驶入市区,顾怀笙才开口,问的却是另一个问题:“鼎辉的张董,后来态度如何?”

林舒安微怔,随即明白他虽未直接插手,却一直关注着她的动向。“比之前积极了些,约了下周详谈架构细节。”

“嗯。”顾怀笙应了一声,目光看着前方流动的车灯,“张董为人谨慎,但一旦决定,不会轻易反悔。可以重点跟进。”

这是他第一次,就具体的商业决策,给她如此明确的指向。不是命令,而是基于更深厚信息做出的判断。

“好。”林舒安记下。

又是一阵沉默。

“今天表现不错。”他忽然说,声音在密闭的车厢里显得有些低沉,“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