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 / 2)

林氏集团那则看似低调的人事任命,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特定的圈层里漾开了涟漪。一些嗅觉敏锐的人已然察觉,林家这艘大船,在经历了一场险些倾覆的风暴后,掌舵的位置,正在发生微妙而坚定的转移。

林舒安没有理会外界的暗涌。任命发布的当天下午,她便在爷爷的书房里,接待了第一位以“汇报工作”名义前来的集团高管——负责品牌与公关的副总裁。

来人态度恭谨,带着厚厚的报告,详细阐述了近期集团对外形象维护的策略以及“璇玑”项目公布后可能面临的舆论应对方案。林舒安安静听着,偶尔发问,问题都切中要害,既不越权指手画脚,也清晰地表明了她并非只是挂名。

送走这位副总裁,她看着窗外渐沉的夕阳,知道这只是开始。权力的交接,从来不只是坐上一张椅子,更是要赢得坐在椅子上的资格。

几天后,陈伯谦提及的那个小型商会联谊如期举行。地点在一处僻静的私人会所,与会者多是像陈伯谦一般年纪、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老一辈企业家,也有几位是像顾怀笙这样年轻却已手握重权的翘楚。

林舒安穿着一身得体的藏蓝色套装,妆容清淡,跟在陈伯谦身侧步入会场时,吸引了不少目光。那些目光带着探究、审视,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孩,骤然被推到台前,总难免引人质疑。

陈伯谦老练地为她引荐几位关键人物。林舒安不卑不亢,握手,寒暄,言谈间既保持着对长辈的尊敬,谈及林家近期产业调整和“璇玑”项目时,又能言之有物,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见识。

当有人旁敲侧击问及赵氏风波的影响时,她只是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力:“林家立足之本,在于‘守正’。过往风雨,是教训,亦是砥砺。未来,林家会更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与革新,比如与顾氏合作的‘璇玑’,便是我们拥抱变化的一次尝试。”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积极的方向,既不回避问题,也不过多纠缠,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顾怀笙也在场,他并未刻意与林舒安交谈,只是在她与一位老先生讨论古籍数字化保存的难点时,隔着几步的距离,淡淡地补充了一句关键的技术参数,解了她的围,也间接肯定了她在专业领域的发言权。

一场联谊下来,林舒安虽觉疲惫,却能感觉到那些最初的审视目光,渐渐多了几分认可与凝重。她用自己的方式,初步在这张无形的牌桌上,赢得了坐下的一席之地。

转眼便到了“璇玑”项目启动发布会的日子。

会场设在顾氏旗下的一家顶级酒店宴会厅。媒体长枪短炮,业内嘉宾云集,灯光璀璨,气氛热烈。林舒安作为项目核心策划人,与顾怀笙及项目团队主要成员一同坐在主席台上。

她今日穿了一身月白色改良旗袍,款式简洁现代,长发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既有东方韵致,又不失干练。坐在气场强大的顾怀笙身边,她并未被掩盖光芒,反而因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沉静神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轮到林舒安介绍项目文化内核时,她站起身,走到台前。聚光灯打在她身上,台下是无数双眼睛。她心中并非全无紧张,但当她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传遍会场时,那些许紧张便化为了流淌的自信。

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山海经》一则关于“精卫填海”的小故事切入,引申出项目“以现代科技守护、传承古老文明”的初心,语言优美,逻辑清晰,将枯燥的文化概念讲述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她引用的考据扎实,提出的理念前瞻,让台下不少资深文化界人士都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