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明珠映夜 > 第24章 心无旁骛

第24章 心无旁骛(1 / 2)

障碍被悄然扫清,后盾坚如磐石,林舒安如同一张被拉满的弓,所有的力量都凝聚于一处,心无旁骛地投向沙龙最后的冲刺。她进入了一种近乎“心流”的状态,外界的时间流逝变得模糊,只剩下眼前需要臻于完美的无数细节。

她的书房仿佛成了沙龙的第二个指挥中心。巨大的设计图纸铺满了半面墙,上面密密麻麻贴满了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注着灯光角度、展品高度、观众动线。电脑屏幕上同时开着十几个窗口——材质样本的色号、灯光控制系统的编程界面、展品说明文字的逐字校对稿。

“王师傅,这一束,再偏西五度,对,就是这样……光斑的边缘要虚化,像毛笔在宣纸上轻轻晕开的感觉,不要那么硬的切割线。”

“《秋山萧寺图》区域的整体色温,再降低100K,我要那种‘纸寿千年’的微黄温润感,而不是现代打印纸的冷白。”

她对于光的要求近乎苛刻,不仅要照亮展品,更要塑造氛围,引导情绪。灯光师从最初的不耐烦,到后来眼神里充满了佩服,私下对同事感慨:“跟林顾问干活,累是真累,但能学到东西,她眼里有光。”

“这个词过于学术了,换一个更富诗意、但意义精准的。”

“这句阐释有点西方美学理论的影子,能不能从《林泉高致》或者《绘事发微》里找一个更东方的概念来对应?”

她坚持认为,文字的质感必须与整个沙龙的美学风格统一,每一个字都是构建观众体验的一块砖石。负责文案的团队成员从一开始觉得她吹毛求疵,到后来主动拿着修改稿来请她把关。

“这个转角处,放置一个缓坡而非台阶,让观众的脚步自然过渡,视线不会因身体的顿挫而打断沉浸感。”

“休息区的座椅摆放,不要正对展墙,侧一个角度,让疲惫的视线可以自然地落在那盆恰到好处的绿植上,获得片刻喘息。”

她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看”展览,而是全方位的“身体感知”与“心灵体验”。

顾怀笙偶尔会透过周谨的汇报,或者在他自己不定期的巡场中,捕捉到她的身影。

有时是在深夜空无一人的展厅里,她独自站在那面为“虚实借景”特制的镜面装置前,微微侧头,调整着自己的站位,模拟着观众可能的视角,神情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已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