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精心喂养始驯化(1 / 2)

远征鹰愁涧的队伍,踏着暮色,带着一身疲惫与风尘,终于回到了冷家屯。与以往猎获巨兽皮张归来时的喧嚣轰动不同,这次的归来显得格外低调,甚至带着几分神秘。除了核心队员的家眷和赵老蔫等寥寥数人,屯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此次北上真正的目标,更不知道他们怀里揣着的,是怎样一个足以震动整个猎户圈子的“活宝贝”。

冷家院子里,提前得到消息的胡安娜和林秀花早已翘首以盼。看到冷志军等人安全归来,虽然个个狼狈不堪,冷志军手臂上还带着伤,但总算是平安,两人都松了口气。而当冷志军小心翼翼地从怀里取出那个特制挎包,露出里面那团毛茸茸、洁白的海东青雏鸟时,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婆媳俩还是忍不住发出了低低的惊呼。

“这就是……海东青的崽子?”林秀花凑近了看,脸上满是惊奇,“真白净啊,跟个雪团子似的。”

胡安娜也挺着大肚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未来的“空中猎手”,眼中充满了母性的柔和光芒:“它这么小,能养活吗?”

“能,只要用心。”冷志军的声音虽然疲惫,却透着笃定。他将雏鸟轻轻捧出来,放在早已准备好的、铺着厚厚柔软干草和旧棉絮的柳条筐里。这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环境的再次变化,显得有些不安,在筐里挪动了几下,发出细微的“唧唧”声。

当下最要紧的,是让这脆弱的小生命安稳下来,并开始进食。乌娜吉不顾自身疲惫,立刻去灶房,将早就预备好的、最新鲜的野兔心脏和肝脏,用快刀细细剁成几乎看不见颗粒的肉糜,又兑了一点温开水,调成稀糊状。

她用小木勺舀起一点点肉糜,极其耐心地、轻轻送到雏鸟的喙边。雏鸟本能地抗拒着,扭开头,甚至试图用嫩黄的喙去啄勺子。乌娜吉没有气馁,她知道这是所有雏鸟离巢后的正常反应。她只是持续地、轻柔地将勺子停留在它喙边,嘴里发出低沉而平缓的、类似亲鸟呼唤的“咕咕”声。

一次,两次,三次……或许是饥饿战胜了恐惧,或许是乌娜吉那充满耐心的声音起到了安抚作用,雏鸟终于犹豫着,张开了喙,快速地将那一小点肉糜吞了下去。

“吃了!它吃了!”在一旁紧张观看的林志明忍不住低呼,脸上露出喜悦。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良好开端。乌娜吉继续耐心地喂食,每次只喂一小勺,直到雏鸟不再主动张嘴,表示已经吃饱。整个过程,她都保持着绝对的安静和轻柔,避免任何可能惊吓到它的举动。

喂食完毕,乌娜吉又用干净的软布,蘸着温水,极其小心地擦拭了雏鸟喙边沾染的肉屑,模拟亲鸟的清洁行为。做完这一切,她才将柳条筐放在炕头一个温暖、避光且安静的角落。

“头几天最关键,要少食多餐,不能受凉,不能受惊。”乌娜吉对围过来的众人低声交代,“它现在只认喂它食的人,所以前期主要由我来负责。等它稍微熟悉了,军哥你再慢慢接手。”

冷志军点了点头,驯鹰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他深知急不得。他看着筐里那只吃饱后渐渐安静下来、蜷缩着睡去的小小白色身影,心中充满了责任感。这不仅仅是一只猎鹰,更是一个需要精心呵护才能长大的伙伴。

接下来的日子,冷家仿佛多了一个需要全天候照料的新生婴儿。乌娜吉几乎住在了冷家,她每天定时定点地起身,为雏鸟准备新鲜的食物(主要是各种小型禽鸟和野兔的精细肉糜,确保营养),耐心喂食,清理粪便,保持筐内干燥卫生。她甚至根据鄂温克族老人传授的古法,在食物中偶尔加入极少量的、特定草药研磨的粉末,据说可以增强雏鹰的体魄和野性。

冷志军则开始系统地学习和实践驯鹰的知识。他找来赵老蔫和屯里几位曾经接触过驯鹰(多是驯养小型猎隼)的老猎人,虚心请教。自己也反复研读那本好不容易淘换来的、纸张泛黄的《鹰经》残卷。

驯鹰,尤其是驯化海东青这样的顶级猎鹰,绝非易事。其核心,在于“熬”与“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