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皮毛价昂瞄紫貂(1 / 2)

鹿茸的成功获取,如同在狩猎队这辆刚刚启程的马车上又加了一鞭,让其行进得更加稳健而迅速。公共资金账户里不断增长的数字,队员们家中悄然发生的变化(新糊的窗户纸、院里晾晒的新被褥、孩子嘴里难得的水果糖),都无声地诉说着这支队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冷家屯乃至周边屯落的人们,看待冷志军和狩猎队的目光,早已从最初的好奇、怀疑,变成了如今的敬佩、羡慕,甚至隐隐带着一丝依赖。

然而,冷志军的头脑并未被接连的成功冲昏。他清楚地知道,狩猎队不能只依赖于季节性强的鹿茸和可遇不可求的熊胆。队伍要长远发展,装备需要更新维护,人员需要激励,家庭需要更好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他的目光,在一次与县里王经理闲聊,听闻关内和更南方大城市对顶级皮毛的需求日益旺盛、价格节节攀升后,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新的方向——那些生活在密林深处,拥有着华美柔软、价值千金皮毛的小型珍兽。

首当其冲的,便是被称为“软黄金”的紫貂。

当冷志军在队伍内部会议上,首次提出将下一个重点目标放在紫貂上时,大部分队员,尤其是林志明、哈斯这些年轻些的,都露出了疑惑甚至不以为然的神情。

“紫貂?冷哥,那玩意儿才多大点?满山窜的耗子似的,费那老劲去找它,能值几个钱?还不够咱磨鞋底子的呢!”林志明心直口快,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在他们惯常的认知里,狩猎就是要对付大家伙,熊、野猪、马鹿,那才叫收获。紫貂?听起来就不够威风,也不够实在。

巴雅尔也皱紧了眉头,用生硬的汉语表达着不解:“紫貂,小,狡猾,难抓。浪费时间,不如,去找,大牲口。”

就连乌娜吉,虽然没说话,但眼神中也带着询问,显然对这项决定的性价比有所怀疑。

冷志军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目光投向见多识广的赵老蔫和最近与收购商打交道较多的林志明(负责部分物资采买和联络):“赵叔,明明,你们跟王经理打交道多,听说过现在一张上等紫貂皮的价钱吗?”

林志明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着:“好像……听王经理提过一嘴,说是顶好的‘紫缎子’皮,一张就能卖到……卖到一两百块?当时没太在意,觉得他吹牛呢。”

“一两百块?!”哈斯惊呼出声,眼睛瞪得溜圆,“就那么一张皮?抵得上咱小半头鹿了?”

赵老蔫吧嗒一口旱烟,浑浊的老眼里闪着精光:“王胖子没吹牛。早年我在老毛子(俄国)那边跑过一阵,那边的大官和贵妇人,最喜欢用紫貂皮做领子、做帽子,一件袍子镶上一圈紫貂边,那身份立马就不一样了。这些年关里有钱人也多了,这好东西,不愁卖,价钱只怕比王胖子说的还要高些。要是能抓到毛色特别纯正、个头大的‘貂王’,价格翻倍也不是不可能。”

一两百块!甚至可能更高!这个数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队员们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一张皮,就几乎相当于他们之前辛苦药鹿收益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而紫貂虽然难抓,但一旦摸清门路,其潜在收益,绝对远超他们的想象。之前觉得不值当的想法,瞬间被这巨大的价值冲击得粉碎。

“可是,冷哥,”林志明依旧有些疑虑,“这紫貂听说精得很,住在老林子里,行动诡秘,昼伏夜出,咱们怎么抓?用枪打?那皮子不就打成筛子了?”

“当然不能用枪。”冷志军肯定道,“对付这些宝贝疙瘩,得用巧劲儿。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主要是下夹子(陷阱)。”

“下夹子?”巴雅尔来了兴趣,他们鄂伦春人也有用各种套索陷阱捕捉小型动物的传统。

“嗯。”冷志军点点头,“不过抓紫貂的夹子更精巧,要求更高。这事儿,咱们得先学,再做。”

战略方向确定,狩猎队立刻行动起来。冷志军再次展现了其善于学习和整合资源的头脑。他一方面让林志明借着去县里补充物资的机会,特意去找王经理和一些老皮货商,详细了解当前紫貂皮的具体品相划分、价格区间,以及收购时看重哪些要素(毛色、密度、皮板完整度等)。

另一方面,他带着乌娜吉和巴雅尔,再次拜访了屯里那些年轻时以“下套子”、“放对子”(设置陷阱捕捉小型毛皮兽)闻名的老猎人。这其中,就包括之前帮忙配药的孙老药,他不仅懂药,年轻时也是下夹子的好手;还有一位姓马,瘸了一条腿,整日坐在自家院子里编筐,沉默寡言,但据说他当年下的“绝户夹”(指极其精准有效的夹子),连最狡猾的狐狸都难逃。

拜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这些老猎人大多性格古怪,手艺看得比命还重,并不轻易外传。孙老药还好说,看在之前配药合作愉快的份上,愿意指点一二。而马老汉,则直接闭门谢客,连院门都不让进。

冷志军没有气馁,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不再直接提学艺的事,而是隔三差五就去马老汉家坐坐,也不多话,就看着老汉编筐,偶尔递根烟,帮忙搬点柴火。有时带着胡安娜做的贴饼子或者一点肉食,只说家里做的多,分给老爷子尝尝。乌娜吉则发挥其敏锐的观察力,仔细留意马老汉院子里那些废弃的、布满铁锈的旧夹子构件,默默分析其结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许是冷志军的持之以恒和尊重打动了马老汉,或许是他看到了狩猎队确实是在做正经事,能给屯里带来改变。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马老汉终于对着坐在门槛上帮他削筐篾的冷志军,沙哑地开了口,问的是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军子,你说,那紫貂,为啥值钱?”

冷志军愣了一下,谨慎回答:“因为它的皮毛好,保暖,轻软,好看。”

“屁!”马老汉嗤笑一声,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追忆的光芒,“那是因为它‘灵’!这东西,是山里的精灵,通了人性的!你心不诚,手不净,夹子下得再巧,它也绕着走!你以为下夹子光是手艺?那是心性!”

他拿起一根削好的篾条,手指摩挲着光滑的表面:“下夹子,先要懂它的‘路’。它不是满山瞎跑,它有自己固定的‘溜子’(活动路线),喜欢走倒木、钻石缝、贴树根。你得找到它的‘茅房’(粪便堆积处)、‘餐桌’(常捕食小型鸟兽的地方),摸清它啥时候出来,走哪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