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初临昆仑山(2 / 2)

有了这顿“昆仑适应餐”打底,四人接下来的行进速度明显加快。

虽然昆仑山势险峻,时有陡崖深涧,但身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增强了不止一筹。

傍晚时分,他们在一处山泉旁扎营。

夕阳给雪山之巅镀上金边,景色壮丽非凡。

姜瑜用找到的几种鲜美菌菇,配合带来的干贝,熬了一锅极其鲜美的菌菇干贝汤,汤汁乳白,鲜得让人差点吞掉舌头。

夜幕降临,昆仑的夜空格外深邃,繁星如斗,仿佛触手可及。

寒气也随之加重。孟梦和孟大锤在附近布置简单的防护阵法后,便各自打坐调息,尽快适应和恢复。

最不受影响的越珩自然负责第一轮守夜,他静坐在一块青石上,望着璀璨星空,不知在想些什么。

山风吹拂,带着刺骨的寒意。

姜瑜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她取出一个小玉壶和一只小杯,倒了一杯浅琥珀色的液体,递到越珩面前:“仙君,夜里风寒,喝杯安神桂花酿暖暖身子吧。”

越珩转过头,月光下,她的眼眸亮晶晶的,带着显而易见的关切。

其实他修为高深,并未觉得有多冷。

但他还是接过酒杯,浅浅一笑:“多谢。”

桂花酿入口温润,甜而不腻,淡淡的酒意和桂花香气萦绕周身,确实驱散了不少寒意,也让心境变得更加宁静。

两人一时无话,并肩看着星空,气氛并不尴尬,反而有种难得的静谧与和谐。

“你的食修之道,”越珩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似乎很注重‘顺应’与‘调和’。”

姜瑜没想到他会主动提起这个,愣了一下,随即认真回答:“嗯。我觉得天地万物皆有灵性,有其自身的规律。食修不是强行改变或掠夺,而是去理解它们,找到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然后顺应这种关系,调和出最适合当下状态的食物。”

越珩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

他自幼修行,讲究的是摒弃外物、淬炼己身,追求极致的纯粹与锋利。而姜瑜的道,却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方向——融入、借用、调和。

姜瑜也给自己倒了一杯桂花酿。

“摒弃所有外物,只专注天地灵气,固然纯粹。但我若说这外物本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呢?是否也是一种‘道’?”

姜瑜轻声说着,像是在问越珩,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宗主曾说过,你会是很聪颖的姑娘,此话没说错。”越珩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将杯中剩下的桂花酿一饮而尽。

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心神前所未有的安宁。他忽然觉得,这种“调和”之后带来的宁静与充实,与他练剑至忘我之境时的纯粹,似乎……并不冲突。

-

次日清晨,阳光驱散了夜寒。

四人继续向山脉深处行进。

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位正在一处极其陡峭的山崖上劳作的农夫。

那老农看起来年纪不小,面容朴实,皮肤黝黑,穿着粗布麻衣,挥舞着一把看似普通的锄头,却能在险峻的崖壁上如履平地。

他动作娴熟地照料着几株散发着淡淡灵光的药材。

在这仙踪罕至的昆仑深处,出现一位农夫,实在诡异。

但对方身上没有丝毫灵力波动,仿佛就是个普通的山野老人。

“老伯,请问您可知‘净尘莲’在何处可以寻到?”孟梦上前,礼貌询问。

老农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把汗,笑呵呵地指着山脉更深处:“你们要找那亮晶晶的莲花啊?”

他打量了一番来者,才说道:

“俺好像在山里头那个没人能待久的秘境里见过。那地方邪乎得很,进去的人待不了多久就头晕眼花跑出来咯!”

说完又自顾自地埋头干活,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山歌。

秘境?

四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与他们之前的猜测吻合,净尘莲这等灵物,多半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之中。

“多谢老伯指点。”越珩拱手致谢。

老农摆摆手,头也不抬:“客气啥,路过就是缘分。那边山泉边的菌子挺鲜,不过西边坡上的那种红果子少吃,拉肚子哩!”

他好心地补充了一句,然后又专心侍弄他的药材去了。

离开那处山崖,孟梦沉吟道:“这位老伯……看似寻常,但能在这昆仑深处安然种田,绝非等闲。他的话,或许可信。”

越珩点头:“灵气汇聚之处,确在前方。既有线索,便去一探。”

目标明确,四人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