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把罗马逼回了自己的三十米区——这不是表演,这是他学会让对手犯错的一小步。
中场1:1。
易边后,罗马把节奏再度提上来,托蒂开始更多在左路拿球内切,皮亚尼奇自由地漂。
第52分钟,德罗西用一次干脆的铲断从哈姆西克脚下掏走皮球,长传斜找后点,奥斯瓦尔多高高跃起顶偏。
第57分钟,贝尼特斯先动手:因西涅替下体能下降的潘德夫,形成江辰—卡列洪—因西涅的三叉戟,哈姆西克后撤半步掌控节奏。
第63分钟,属于“训练积累”的第二个信号灯亮了。
哈姆西克在左侧吸走两人,回做给弧顶的江辰。布尔迪索又来,德罗西同时上夹。江辰没有再“硬转”,而是把球停在脚前二十公分,让球始终在自己的“伞”里,左脚小拨、右脚小推,硬生生在两人的夹缝里“搓”出一个传球角度——传的不是直线,是斜刺,沿着德罗西脚面内侧“绕”过去,钻到肋部的走廊。因西涅像甩鞭一样突然加速,从斯皮纳佐拉身后“穿”出,面对门将小角度横敲,卡列洪包抄推空门。
1:2
江辰第二次助攻,线路依旧是小空间的耐心与弱脚的细腻。
比分领先,比赛进入肉搏。
第70到80分钟,双方犯规明显增多。贝赫拉米用身体帮队友“垫”出每一个第二点;德罗西那边牢牢“钉”着哈姆西克。
第78分钟,罗马几乎扳平:托蒂主罚前场任意球,弧线穿过人墙直奔左下角,德桑克蒂斯飞身把球托在门线外,皮球在门线上蹦了一下被卡纳瓦罗大脚解围。
奥林匹克一片嘘声。
第83分钟,贝尼特斯换上久疏战阵的祖尼加,加固左侧防线,准备把最后阶段“咬”过去。
那不勒斯退两步,江辰却没有退,他在中线附近游弋,像一根细针戳在罗马的咽喉眼上。
布尔迪索不敢再离他太近——一张黄牌挂在身上,任何一次误判都是死亡开关。
第88分钟,终结者来了。
江辰在中圈右侧接到因勒的直传,背后,卡斯坦顶上来,他第一触让球“活”在身前,第二步不是加速,而是横向“洗”过对手的重心:右脚内侧把球往里抹,左肩同时压住卡斯坦的胸口,等对方收脚——第三步才像刀子一样直插肋部。布尔迪索不敢上,拖在禁区线;德罗西回追已经晚了半步。江辰把球带到左脚能舒展的点,抬头看门将一步,右脚并没有打力量,他选择的是贴地斜切,把球从斯特克伦堡胯下滚过去——1:3。整座奥林匹克短暂停顿,随后客队区炸开。
补时里,罗马甩出最后一把子力气。德罗西远射,皮亚尼奇直塞,托蒂挑传,全部被挡在最后一米之外。
终场哨声落下,比分定格在1:3
那不勒斯在罗马城拿走了决赛门票。
江辰一球两助,表面上看数据耀眼,真正的变化却藏在每一脚“看不太出彩”的触球里。
赛后,媒体点评从“少年神锋”换成了“成熟的前场轴心”。
当晚更晚的时候,另一条消息从都灵传来:拉齐奥在另一场半决赛里淘汰了尤文图斯。
孔蒂在联赛和欧冠的双重压力下,战略性放弃意大利杯。
皮尔洛、布冯、武齐尼奇等核心球员全部轮休,拉齐奥成功突围这也意味着,
决赛,对手将是天蓝。
海要去对天空。
江辰闭上眼,一丝疲惫终于沿着脊背慢慢散去。
他知道,今晚只是他与“新踢法”的第一次正式握手。
江辰很清楚,蜕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必须一次次在训练场上用汗水去打磨自己,把那些看似微弱的改变,一点点融入到血肉和骨骼里。
「涅盘之志」在体内安静地燃着,如同夜空中闪烁不息的星光,虽不耀眼,却指引着他向前,那是一道属于未来的希望。
他也知道,这一切在某个未来的夜晚会再次发光——可能在欧洲的任何一座城,但一定会有安菲尔德,那个让自己差点沦陷的地方。
巴士拐上高速,罗马城在后视镜里缩成一簇温柔的光。
那不勒斯在前面,决赛在前面,联赛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