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的夜晚从不真正安静。
港口的风轻轻吹过,水面上映出点点灯火,像碎裂的星光在摇曳。
城市的呼吸藏在那些远方船笛的回声里,低沉、悠长。
江辰靠在窗前,手指轻轻摩挲着玻璃,映照着手机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推送。媒体的标题一条接一条跳动——
“费耶诺德新星的崛起!”
“17号,鹿特丹的风!”
“天才还是昙花?”
社交媒体上评论如潮,有人称他是年轻的罗本,也有人质疑他身体的对抗能力。
江辰没有打开评论,他的眼神平静如水。
名声,是外界的回声,而他更在意的,是球场上那种真切的呼吸和节奏。
第二天清晨,寒风裹挟着港口的潮气钻进训练场。
费耶诺德的训练一如既往地严格。
科曼站在边线外,双手抱胸,目光像刀一样锐利。
“快!传球再快一点!”
“节奏不能断,江,球要提前半步想好!”
江辰低着头,脚下不停。传球、停球、再传,他的动作像一台调校精准的机械。
汗水从下巴滴落,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化成雾。
卢卡斯跑到他身边笑道:“你这样练下去,晚上都睡不着吧?”
江辰笑笑,脚下却没停:“只要能变强,失眠也值得。”
训练结束后,其他球员陆续离开,江辰仍留在场边。
助理教练远远喊他:“够了,回去休息!”
江辰只是挥挥手,一筐球摆在脚边。
他开始射门。
一球、两球、三球——皮球呼啸着飞出,撞上球网又弹回。
每一次击球都带着节奏,每一次呼吸都与动作同频。
他在用身体记忆构建节奏,在疲惫中捕捉完美的平衡。
周末,联赛第八轮,费耶诺德主场迎战埃因霍温。
当球队大巴驶入德奎普球场时,看台早已是一片红白的海洋。
旗帜翻滚、歌声嘹亮。记者蜂拥而至,聚焦那个身穿17号的年轻身影。
江辰下车时,耳边尽是闪光灯的声音。
“费耶诺德的新发现!”
“17号会不会成为新的奇迹?”
这些话像风一样掠过,他没有回应,只是深吸一口气。
哨声响起。
开场五分钟,埃因霍温就用强硬的逼抢宣告来意。
他们在中场布下铁桶阵,三中场连线像一道墙,硬生生切断费耶诺德的推进。
第10分钟,江辰第一次触球就在边路被对方左后卫直接撞翻。
草皮扬起一片泥屑,他咬牙爬起,没等裁判哨声落下,立刻重新投入跑位。
“好样的!”科曼在场边低声喊。
第15分钟,他再次在右路拿球。
这一次他没有急于内切,而是轻触外脚背晃过第一名防守员,再顺势内收一脚低传。
球穿过两人之间的缝隙,准确送到卢卡斯脚下,可惜后者的射门被门将托出。
全场发出一阵叹息。
比赛节奏越打越快。
第27分钟,埃因霍温反击,一脚直塞穿透防线。
费耶诺德门将飞身扑救,险些被对手打穿。
江辰立刻回防,几乎是用冲刺的速度追上对手,滑铲将球捅出边线。全场爆发出掌声。
解说员惊呼:“费耶诺德的信任,他不只是进攻手,亦是整条边路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