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查!立刻查这个识别码对应的无人机飞行记录和货物信息!”严雪感到他们可能触碰到了“导师”运作模式的一个新环节。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该识别码对应的无人机,在过去三个月内,多次在深夜时段执行从“味源生化”仓库到谢鼎出租屋及第三食品加工厂之间的飞行任务!
“他们用无人机进行货物投送!”林松涛恍然大悟,“所以谢鼎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收到那些特殊药剂和工具,避免了直接接触!”
“导师”组织利用现代科技完成犯罪链条的手段,再次让人心惊。
而这一次,这个信标为什么会被藏在送给谢鼎的刀里?是疏忽?还是故意?
吕木翰提出了一个假设:“这更像是一个保险装置。如果谢鼎暴露,警方查获凶器,找到这个信标,就会顺理成章地追查到无人机公司,从而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这条物流线。而真正的幕后主使,依然隐藏在更深的地方。”
用一条看似重要的线索,引导警方去调查一个已经被弃用的渠道?这符合“导师”一贯的狡猾作风。
果然,当警方迅速控制“星尘物流”并调查相关人员和记录时,发现负责这条线的操作员早已在一周前离职出国,所有线上记录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线索似乎又断了。
但严雪没有放弃。她下令对谢鼎的所有物品,尤其是那台从加工厂回收的平板电脑残骸进行数据恢复。
漫长的等待后,技术队带来了一个微小的发现:在平板电脑的碎片中,恢复出了一张被部分烧毁的、分辨率极低的照片。
照片背景是一个厨房,谢鼎穿着厨师服,正狂热地注视着什么。而照片的角落,一个模糊的身影正靠在门框上,似乎是在观察谢鼎。只能看到那人穿着考究的西装裤和手工皮鞋,手里似乎拿着一个……银色的、乌鸦形状的打火机。
那个身影,绝不是刚刚被捕的那个西装男。
“导师”或许抛弃了谢鼎,但他似乎曾在某个时刻,亲自近距离地观察过他的这件“作品”。
这张模糊的照片,成为了指向真正幕后黑手的、唯一却又无比遥远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