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266章 一语惊四座,全场大佬的震惊与审视

第266章 一语惊四座,全场大佬的震惊与审视(2 / 2)

“听见了。”林默回答,声音沉稳。

“他说你的想法是‘理论探讨’,是‘理想’,离‘现实’还很远。你怎么看?”领导的这个问题,像一把尖刀,直直地插了过来。

这是在逼他,逼他当着所有人的面,与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直接对垒。

高远几乎要笑出声来。

林-默却很平静,他先是对着专家席的高建军微微躬身,以示尊敬,然后才转向主席台,不卑不亢地开口。

“报告首长,高主任说得对。任何一个宏大的构想,在落地之前,都离不开审慎的论证和对风险的敬畏。这一点,我完全赞同。”

他没有反驳,反而先承认了对方的正确性。这一手,让准备看好戏的高远都愣了一下。

“但是,”林默话锋一转,声音变得铿锵有力,“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怕被水淹死,就永远站在岸上。审慎,不等于停滞不前。论证,也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刚才我只是画了一幅画,现在,请允许我,为这幅画,添上几笔更具体的线条。”

领导的眼睛,彻底亮了。

他要的就是这个!他要看的,就是这个年轻人,到底是真的胸有丘壑,还只是灵光一闪的夸夸其谈。

“讲。”他只说了一个字。

“是。”林默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以我刚才提到的‘资源开发期货’为例。这不是一个凭空的幻想。它的核心,是学习国际成熟的商品期货市场经验,但又结合我们自身的国情,进行制度创新。”

他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

“第一,标的物。我们不是交易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符号,我们交易的,是西部地区经过精确勘探后,储量明确的特定矿产,在未来特定时间段内的‘开采权’。这个开采权,是唯一的,是受国家法律严格保护的。”

“第二,交易主体。参与竞价的,必须是来自东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且通过严格资质审核的实体企业。严禁任何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从源头上杜绝投机炒作。”

“第三,定价机制。我们不搞纯粹的价高者得。竞价方案里,除了价格,还必须包含一套详尽的‘环境保护方案’、‘本地就业带动方案’和‘技术转移方案’。这些‘软指标’,将由一个包含地质、环保、经济、社会学专家的独立委员会进行打分,并计入总分。谁的综合方案对西部最有利,谁才能中标。”

“第四,监管闭环。企业中标后,投入的资金,不会直接进入地方政府的口袋,而是进入一个由中央、地方和第三方银行共同监管的专项账户。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竞标时承诺的方案进行,专款专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其利润的一部分,以及未来每年缴纳的资源税,将持续反哺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

……

林默一口气,从交易标的、交易主体、定价机制到监管闭环,将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概念,瞬间解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具备极强可操作性的执行框架。

他讲的这些,早已不是楚天雄那份尘封草案里的内容,而是他这几天不眠不休,将那份草案与发改委十年档案里的无数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相结合,反复推演、优化、迭代后的产物。

会场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但这一次的寂静,与之前完全不同。

不再是尴尬和压抑,而是一种被巨大信息量冲击后,大脑暂时宕机的震撼。

如果说,林默之前是画了一幅写意山水,气势磅礴,引人遐想。

那么此刻,他就是在所有人的面前,将这幅山水画,变成了一张精确到每一条等高线、每一个坐标点的工程设计蓝图!

高建军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发现,自己刚才提出的那些关于“风险”的质疑,在林默这个滴水不漏的闭环设计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如此不堪一击。

周书记的眼中,精光爆射。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构想,而是一条清晰可见的、能让海东省那些躁动的资本,安全、高效地实现产业转移和扩张的黄金大道。

钱博已经彻底麻木了。他看着聚光灯下的林默,感觉自己不是带了一个兵来参会,而是带了一尊神。

“说完了?”领导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寂静。

“说完了。”林默答道。

领导看着他,看了很久。那深邃的目光,仿佛要将这个年轻人从里到外彻底看透。

终于,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清晰可见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好。”

“很好。”

这两个字,如同一道圣旨,在会议室里轰然炸响。

但领导的话,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环视全场,目光最后落在了发改委那几个人的身上,声音陡然提高。

“这个‘引水灌田’的方案,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既然这个想法,是你们发改委的同志提出来的……”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那这个课题,就交给你们发改委来牵头。小同志,”他最后看向林默,“你刚才说,你只是个记录员?”

“是,首长。”

“从现在开始,你不是了。”领导的语气,不容置疑,“给你一个月时间,我要看到一份详细的、可行的、能拿到党组会上讨论的正式方案!你,来当这个课题组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