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236章 一份“危言耸听”的报告

第236章 一份“危言耸听”的报告(2 / 2)

他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任何一个市、任何一个官员。他只是在陈述事实,分析数据,推演未来。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划开了江东经济那层光鲜的外皮,露出了

这份报告,没有一丝火气,通篇都是数据和逻辑。但读起来,却只会让人脊背发凉,冷汗直流。

因为它描绘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正在向我们加速冲来的“末日”。

写到第九点时,林默的笔尖顿住了。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天际线泛起的一抹鱼肚白。新的一天,快要来了。

他回到桌前,写下了最后一个,也是最致命的一个标题。

**十、执政根基的“蚁穴”:当“诸侯割据”侵蚀“政令畅通”。**

他将东亭县和西宁县的“限高杆”事件,放在了这里。

“……一座限高杆,拦住的不仅是货车,更是省委省政府的政令,是国家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决心。当地方为了局部利益,可以公然无视、甚至对抗上级决策,这便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政令不出中枢’,是动乱之始。开发区的无序竞争,正在催生一种危险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各个地市不再将自己视为全省一盘棋中的一份子,而是各自为战的‘山头’。长此以往,省委的权威何在?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看似不起眼的‘内卷’,侵蚀的,恰恰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执政根呈基。”

写下最后一个字,林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感觉自己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但精神上却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他将十几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整理好,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这不是一份报告。

这是一篇檄文。

一篇足以让整个江东官场发生大地震的檄文。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已经是早上六点半。发改委大楼里,已经有早来的人影在走动。

他没有将报告交给秘书打印,而是亲自走到办公室外间的打印机前,一张一张地,将这份报告打印了出来。打印机发出规律的嗡嗡声,每一张纸吐出,都带着墨迹的温热。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是秘书孙涛,丁学森的秘书。他手里提着两份早餐,看到办公室里狼藉的场面和双眼布满血丝的林默,愣了一下。

“林主任,您……您一晚上没回去?”孙涛的眼神里充满了惊讶。

林默没有回答,只是将打印好的报告仔细地装订起来。

孙涛的目光,落在了报告的封面上,那行黑体加粗的标题,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他的心上。

《论我省经济“内卷化”的十大风险》

孙涛的瞳孔猛地一缩,他跟了丁学森多年,政治嗅觉何其敏锐。只看这个标题,他就知道,这东西一旦放出去,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林主任,这是……要给丁主任看的?”孙涛的声音有些干涩。

林默拿起装订好的报告,在手里掂了掂,脸上露出一抹莫测的笑容。

他摇了摇头。

“不。”

他将报告放进一个牛皮纸大信封里,用胶水仔细地封好。信封上,没有写收件人,也没有写发件人。

“这份,”林默拿起其中一份早餐,咬了一口包子,含糊不清地说,“是给一个能看到它真正价值的人准备的。”

孙涛彻底糊涂了,不给丁主任,那给谁?难道……他想越级?疯了,真是疯了!

林默没再理会他,他拿起那个没有任何标识的信封,径直走出了办公室。他没有走向丁学森的办公室,也没有走向任何一位副主任的办公室,而是直接按下了下楼的电梯。

他要去一个地方,见一个人。

一个能让这份报告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