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3章:丁学森的“橄榄枝”,一份关于全省开发区整合的棘手文件
林默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
丁学森看着他,眼神里的笑意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审视。
“既然你觉得我们之前的工作有‘瘀滞’,那好,我就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来当这个‘破瘀通络’的猛药。”
丁学森的这句话,说得不疾不徐,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林默心中层层涟漪。
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丁学森,大脑里的【情绪剧本】面板,光芒闪烁。
【目标:丁学森】
【当前情绪:欣赏(20%)、忌惮(30%)、利用(50%)】
【剧本分析:对方抛出的并非橄榄枝,而是一把双刃剑。他既想借你的锋芒去解决积弊,又想让你在这过程中耗尽锐气,甚至碰得头破血流。此为阳谋,接,是九死一生;不接,则锐气尽丧,再无出头之日。】
林默的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果然,官场之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赏识,更没有平白无故的机会。每一次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丁学森见林默沉默,以为他被镇住了,脸上的笑容又多了几分掌控感。他转身走到会议室一侧那个高大的红木文件柜前,秘书孙涛连忙上前,用钥匙打开了其中一格。
丁学森从里面抱出了一个厚得像砖头一样的蓝色文件夹,文件夹的边角已经磨损,看得出有些年头了。他将文件夹重重地放在会议桌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看看这个。”
林默走上前,目光落在文件夹的封皮上,上面用宋体字打印着一行标题——《关于全省省级及以下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的调研报告(初稿)》。
只是看了一眼标题,林默的眉头就不自觉地跳了一下。
“林默同志,你很聪明,应该知道这是什么。”丁学森绕着会议桌缓缓踱步,语气变得悠长,“全省,一百三十七个各类开发区。省级、市级、县级,甚至还有镇里自己搞的工业园,五花八门,遍地开花。”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虚点着,仿佛在点着一幅看不见的地图。
“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大了去了!产业同质化严重,隔着一条河,这边搞纺织,那边也搞纺织;这边上马化工,那边也上马化工。为了抢项目、抢投资,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把宝贵的土地资源、税收优惠,都折腾成了白菜价!内耗啊,同志,这都是赤裸裸的内耗!”
丁学森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痛心疾首的味道,仿佛一个为国事忧心忡忡的大家长。
“省里早就想动这块了,三年前就成立过一个领导小组,我当组长。这份报告,就是我们当时搞出来的。三百多页,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解决方案也写得明明白白。可结果呢?在柜子里,一躺就是三年。”
他拍了拍那厚厚的文件夹,像是在拍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为什么?”丁学森停下脚步,转头盯着林默,目光如刀,“因为每一个开发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地方的书记、市长!那不是一堆厂房,那是他们的‘钱袋子’,是他们的‘政绩簿’!你动开发区,就是要动他们的命根子!谁牵这个头,谁就等于同时把全省十几个地市的头头脑脑,全都得罪个遍。”
他说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当初,这份报告的初稿刚送下去征求意见,我办公室的门槛,差点没被踏平。来说情的,来叫苦的,来拍桌子的,什么人都有。最后,不了了之。”
丁学森重新坐回主位,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好整以暇地看着林默。
“怎么样,林默同志?这个山芋,够不够烫手?”
会议室里安静极了。秘书孙涛站在角落,大气都不敢喘,他跟了丁学森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主任用这种方式,去“考验”一个副手。这已经不是考验了,这是在逼人上绝路。
林默伸出手,轻轻翻开了那份沉重的报告。纸张已经微微泛黄,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都透着一股陈腐的、无能为力的气息。
他知道,丁学森把这个难题抛给他,用心极其险恶。
他林默,是一个毫无根基的“空降兵”。让他去干这种得罪全省诸侯的活,简直是让他赤手空拳去捅马蜂窝。干好了,功劳是丁学森领导有方;干砸了,他林默就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搅乱大局的罪人,政治前途就此终结。
这盘棋,丁学森稳赚不赔。
林默的指尖在报告的目录上缓缓划过,脑子里却在飞速运转。
拒绝?
说一句“主任,这个任务太艰巨,我能力不足,恐怕难以胜任。”
很简单,也很安全。丁学森的目的也算达到了一半,他林默的锐气,从今天起就将被彻底磨平。他会被贴上“光说不练”、“眼高手低”的标签,从此在发改委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摆设,每天喝茶看报,直到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