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86章 改革的第一个试点,就选最硬的骨头啃

第186章 改革的第一个试点,就选最硬的骨头啃(2 / 2)

只有把最硬的骨头啃下来,才能让所有质疑者闭嘴。只有在一个最不可能成功的地方取得成功,才能将理论化为丰碑。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一份最厚、也最陈旧的档案上。档案袋的牛皮纸已经泛黄发脆,边角都起了毛。上面用毛笔写着六个大字,字迹雄浑有力,透着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

“江东钢铁集团”。

林默的瞳孔,微微收缩。

江钢。这几乎是本省工业的代名词。它是共和国长子中的长子,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由数万军民靠着肩挑手扛建起来的庞大基业。它的高炉,曾经炼出了全省第一炉钢水;它的产品,曾经支撑起本省工业的半壁江山。秦老刚才在会上提到的,就是它。

它就是秦老口中那个“家底”,是那一代人心中最引以为傲的“孩子”。

但如今,这个孩子,却成了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儿童”。

林默抽出档案,翻开。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据跳入眼帘:员工及家属超过十万人,几乎是一座小城市;负债总额高达数十亿,每年光是利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管理层级臃肿,人浮于事……它就像一头搁浅的巨鲸,庞大无比,却早已失去了游向大海的活力,只能在原地,缓慢地腐烂。

无数人想动它,都无功而返。因为它牵扯的利益太广,内部的关系盘根错节,任何一点小小的改革,都会引发剧烈的震荡。它成了本省一个“碰不得”的禁区。

更重要的是,林默翻到了档案的最后一页,看到了现任江钢集团、总经理的名字。

武建军。

林默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关于这个人的所有信息。武建军,五十出头,根正苗红的江钢子弟,从基层炼钢工人干起,一步步爬到了今天的位置。性格如火,为人霸道,在江钢内部说一不二,有着绝对的权威。

而他身上最显眼的一个标签是——秦老一手提拔起来的“关门弟子”。

据说,武建军当年只是一个车间主任,因为一次生产事故,主动把所有责任都扛了下来,保全了当时还是厂长的秦老。秦老对此大为赏识,从此将他视为心腹,一路扶持。武建军对秦老,也向来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

江钢,就是秦老留下的最重要的一块“自留地”,而武建军,就是这块地最忠诚的“看门人”。

就是它了。

林默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还有什么,比选择江钢作为第一个试点,更能体现改革的决心?

还有什么,比拿秦老最看重、最信任的弟子所执掌的企业开刀,更能打破“泰山会”那种“自己人”的利益藩篱?

这已经不是在啃硬骨头了。

这是在向整座大山,发起冲锋。

他这是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去给秦老最宝贝的那个“孩子”,装上他所说的那套“循环系统”。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赢了,一战封神,改革大局就此盘活。输了,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林默翻动纸张的沙沙声。他手下的几个年轻人,大气都不敢出,只是用敬畏的眼神看着他们这位年轻得过分的领导。他们能感觉到,林默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气场,冷静,却又带着一种即将燃爆的疯狂。

终于,林默合上了档案。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内线。

“通知改革办全体成员,十分钟后,到会议室开会。”

十分钟后,改革办所有成员正襟危坐。会议室里气氛严肃,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座谈会是一场硬仗,而现在,林主任要做出部署了。

林默走到长桌的主位,没有坐下。他伸出手指,在桌上那一堆档案中,轻轻一推。

那份写着“江东钢铁集团”的泛黄档案,从一堆文件中滑了出来,停在了会议桌的正中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份档案上,眼神中充满了不解。

林默环视了一圈自己这些脸上还带着稚气的下属,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同志们,我们的第一个改革试点,就从这里开始。”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林默,又看了看桌上那份代表着禁忌与麻烦的档案。

改革办副主任老张的嘴巴,已经张成了一个“o”型,手里的茶杯都忘了放下。他看着林默,像在看一个刚刚宣布要徒手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疯子。

江钢?

他……他这是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