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70章 一份“显微镜报告”的诞生,直达天听

第170章 一份“显微镜报告”的诞生,直达天听(2 / 2)

他们都陷在各自的泥潭里,看不清真正的方向。

而他林默,要做那个擦亮眼睛的人。

他又想起了夏清月在临别时,塞给他的一张名片。那是一张空白的名片,只在背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一个加密邮箱的地址和一串复杂的密码。

“如果有一天,你写的报告,连你自己都觉得害怕,那就把它寄到这个地址。记住,只有一次机会。”

当时他还不理解,现在,他懂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秘密渠道,这是绕开整个官僚体系,直达天听的“紧急按钮”。是夏清月留给他,也是留给自己的一个政治保险。她或许早就预料到,以林默的性格,在省城迟早会捅出这样一个天大的篓子。

林默深吸一口气,将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写完。

第四部分:【诊断与建议】——以管窥豹,国企改革的“防盗门”亟待加固。在这一部分,他将格局完全打开。他指出,红星厂的案例绝非个例,而是特定时期国企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缩影。它暴露了监管的缺失、审计的盲区、以及对“一把手”权力制约的失效。他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而是提出了三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一、如何防止“改革”成为少数人侵吞国有资产的合法外衣?

二、如何保护那些敢于说真话、坚持原则的“万宝路们”?

三、如何在清算历史问题的同时,不影响当下改革的大局,做到精准打击,避免扩大化?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重锤,敲在当前国企改革最敏感、最疼痛的神经上。

写完最后一个字,林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将整篇报告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删掉了一些带有个人情绪的词句,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份冷静到冷酷的分析报告。

最终,这份长达一万两千字的“显微镜报告”定稿了。

他没有犹豫,按照夏清月留下的指示,登录了那个陌生的加密邮箱。整个界面异常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功能,只有一个收件人和一个发送按钮,像一个军用级别的通讯工具。

他将文档上传,点击发送。

进度条走得很快,当屏幕上跳出“发送成功”的提示时,林默感觉自己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空了。

他关掉电脑,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凌晨三点的冷风灌了进来,吹散了屋里的最后一丝浑浊。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切都已无法回头。

他扔出去的,不是一份报告。

那是一个火种,被扔进了一个堆满了干柴和火药的仓库。接下来,是悄无声息地熄灭,还是引爆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一切。

剩下的,交给时间,交给那位他素未谋面,却即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省委书记。

……

第二天,清晨。

省委一号办公楼,顶层,省委书记周良安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一尘不染,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周良安有早到的习惯,他喜欢在所有人开始工作前,独自思考一个小时。

他的秘书,一个沉稳干练的中年人,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将一杯刚泡好的龙井放在桌上,然后又将几份需要书记批示的紧急文件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做完这一切,他并没有离开,而是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牛皮纸文件袋,轻轻地放在了那堆文件的最上方。

这个文件袋,没有经过办公厅的任何流程,也没有任何单位的签收记录。

周良安抬起头,看了秘书一眼。

秘书微微点头,什么也没说,便悄然退了出去,并带上了厚重的房门。

周良安的目光,落在了那个神秘的文件袋上。他知道自己这个跟了十多年的秘书的规矩,能让他用这种方式呈上来的东西,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能决定无数人政治生命的绝密情报。

要么,是能掀起滔天巨浪的惊天丑闻。

他放下手中的笔,神情严肃地拿起文件袋,撕开了封口。

里面,是一份打印得整整齐齐的报告。

那黑色的、加粗的标题,像一把出鞘的利剑,瞬间刺入了他的眼帘。

《关于红星机械厂“死亡”真相的调查与反思——一个深化国企改革的“显微镜”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