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剧本已触发】
【目标:韩立】
【当前情绪:语重心长(表层伪装)】
【核心诉求:警告(深层)、撇清关系(底层)】
林默的心沉了下去。
原来,刘明远说的第三点才是真相。韩立不是在考验他,也不是在敲打他,他是在划清界限。他把这个烫手的“死亡课题”扔出来,却事先给林默戴上了一副用“政治正确”打造的镣铐。
写好了,功劳是他的,因为他“指导有方”。
写砸了,或者写出了不该写的东西,引爆了地雷,责任是林默的,因为他“领会精神有偏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这手“甩锅”的功夫,玩得炉火纯青。
林-默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像一个认真受教的学生。
韩立见他“孺子可教”的模样,似乎很满意。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准备做最后的总结陈词。
“小林啊,你很聪明,一点就透。”他放缓了语速,每一个字都说得意味深长,“在咱们这栋楼里,写文章,有时候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写’,是‘为谁写’。”
“记住,”他放下茶杯,身体再次前倾,几乎要越过那张宽大的办公桌,直视着林默的眼睛,“这份报告,上面要的是‘态度’,不是‘真相’。”
“态度?”林默终于开口,像是没听懂,重复了一遍。
“对,态度。”韩立的嘴角勾起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一个积极拥护省委决策的态度,一个顾全大局、维护稳定的态度,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有时候,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这句话,像一句淬了毒的箴言,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响。
林默沉默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明白了,韩处。感谢您的指点,我知道该怎么把握了。我会先从正面角度,梳理和总结我省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亮点,突出咱们的制度优势。”
他的回答堪称完美范本,完全符合韩立的要求,甚至比韩立预期的还要“上道”。
韩立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但更多的是一种意料之中的平淡。他似乎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在基层有些手腕,但到了省委核心部门这种真正的权力场,终究还是要乖乖地遵循这里的游戏规则。
“很好。”他靠回椅背,恢复了那种疏离而威严的姿态,“去吧,尽快拿出个提纲来。”
“好的,韩处。”
林默站起身,对着韩立微微颔首,然后转身,离开了这间让他感到阵阵寒意的办公室。
回到自己那间还有些陌生的办公室,林默关上门,将外界的一切都隔绝开来。
他没有立刻坐下,而是走到了窗边。
窗外,白杨树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随风摇曳,生机勃勃。
可他的心里,却是一片冰冷的清明。
态度,决定高度。
真相,一文不值。
这就是韩立教给他的,政研室的生存第一课。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到桌上那份“死亡课题”上。
韩立以为他听懂了,以为他会像之前那个被发配去图书馆“修史”的博士一样,要么选择妥协,写一篇歌功颂德的废纸;要么选择头铁,写一份石沉大海的“罪证”。
他以为,摆在林默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林默缓缓地走到桌前,拉开椅子,坐下。
他没有去碰那份厚厚的材料,而是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又拿过一张崭新的稿纸。
他没有丝毫犹豫,在稿纸的最上方,写下了四个大字。
【红星机械厂】
这是刘明远刚才无意中提到的一个名字,一个在国企改革浪潮中,被彻底淹没、甚至没能溅起一朵浪花的“僵尸企业”。
写完这四个字,林默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韩处长,你教我“态度决定高度”。
可你没告诉我,如果我想站得比你更高呢?
那我就需要用“真相”,来给自己铺就一条通往更高处的台阶。
哪怕这条路,真的是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