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的金砖被朝阳照得发亮,柳如烟刚坐上龙椅,屁股还没捂热,就把早就想好的新规抛了出来:“以后上朝,迟到不罚,只要能把奏折批完;大臣们要是饿了,随时能在朝堂上吃点心喝奶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办事效率才是正经事!”
话音刚落,王大人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噌” 地站起来,朝笏顿得地面 “砰砰” 响:“荒唐!朝堂乃九五之尊议事之地,岂能如此儿戏?迟到不罚、公然吃点心,成何体统!” 他的白胡子气得直抖,像团炸毛的蒲公英,心里嘶吼:【这新皇帝简直是胡闹!以后朝堂岂不成了茶馆酒肆?】
其他几个保守派老臣跟着附和,声音像嗡嗡的马蜂,绕得人头疼。柳如烟却没生气,耳朵里早听到他们的心声:【其实天天早起上朝真要命,要是能晚来会儿也不错】【批奏折到半夜,早上确实没胃口,能吃口热的挺好】。
她抬手拍了拍掌,小太监们端着托盘鱼贯而入,每盘里都摆着一碗鸡汤面,热气腾腾,葱花飘香,香味像长了脚,窜得满殿都是。“王大人,” 柳如烟笑着指了指送到他面前的面,“您昨天批河道奏折到后半夜,今早肯定没吃饱吧?先吃面,暖和暖和,吃饱了才有力气提意见 —— 总不能让您饿着肚子跟我争论,传出去人家说我欺负老臣。”
王大人盯着那碗面,鸡汤金黄,面条筋道,还卧了个荷包蛋,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声音响得殿里都能听见。他心里嘀咕:【这面看着确实香,不吃白不吃,吃完再接着反对】。他梗着脖子坐下,拿起筷子就扒拉,烫得龇牙咧嘴也舍不得放,心里的火气跟着热气一起散了大半:【没想到御膳房的鸡汤面这么好吃,比家里的舒坦】。
其他老臣哪里还忍得住,有的偷偷咽口水,有的干脆直接说:“陛下,臣也没吃饱,能不能也来一碗?” 柳如烟大手一挥:“管够!今天首朝,就用鸡汤面开个好头,以后大家办事顺心,吃嘛嘛香!”
小太监们赶紧分面,朝堂上瞬间没了争吵声,只剩吸溜面条的声响,像春雨打芭蕉。柳如烟自己也端了一碗,边吃边说:“各位大人,我知道你们觉得规矩不能破,但规矩是为了把事办好,不是为了折腾人。以前熬夜批奏折,有的大人批到犯困,写错字、漏看条款,反而误事;现在上朝就一个时辰,大家精神饱满,把该议的议完,该批的批完,剩下的时间回家陪家人、养精神,第二天办事效率更高 —— 这难道不好吗?”
王大人吸完最后一口面,抹了把嘴,心里的反对弱了不少:【好像有点道理,昨天熬夜批的奏折,今早确实发现错了两处】。他还想再说点什么,柳如烟又递过来一块桂花糕:“王大人,尝尝这个,甜而不腻,解解腻。您要是觉得新规不妥,我们可以慢慢改,但总得试试 —— 说不定试过之后,您就不想回到以前天天熬夜的日子了。”
这时,礼部尚书站出来,脸上带着犹豫:“陛下,迟到不罚,万一有人故意不来怎么办?朝堂吃点心,要是传出去,岂不让邻国笑话?” 柳如烟听到他的心声:【其实我也想晚起会儿,就是怕失了朝堂威严】。
她笑着说:“李尚书,故意不来的,说明他不想干活,这样的官员留着也没用;至于笑话,邻国要是知道我们大靖官员办事高效、百姓安居乐业,只会羡慕,不会笑话。” 她指了指殿外,“您看,现在辰时上朝,官员们不用天不亮就起床,家里的孩子能看到父亲早朝回来,百姓们能早点见到官员办事 —— 这才是朝堂该有的样子,不是吗?”
李尚书张了张嘴,说不出反驳的话,心里嘀咕:【好像也对,以前天不亮就出门,家里孙子都快不认识我了】。他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香软糯,心里的抵触彻底没了。
其他老臣见王大人和李尚书都不反对了,也纷纷点头:“陛下说得对,我们听陛下的!”“试试就试试,要是真能轻松办事,何乐而不为?” 朝堂上的反对声彻底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讨论点心该准备什么、奶茶要加多少糖的热闹,像个茶馆似的,却透着一股久违的轻松。
柳如烟心里暗爽:【还是美食和实在好处管用,老臣们嘴硬心软,只要不让他们折腾,怎么都好说】。她拍了拍手:“既然大家都同意,新规就从今天开始推行!以后朝堂的点心和奶茶,由御膳房负责,每天换着花样来,保证大家吃好喝好,办事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