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悄然调整了隐形摄像头的角度,记录下这机舱内的一幕。
老大哥一听,眼睛都亮了几分,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些,带着一种朴素的真诚:“为啥?就因为‘巴铁’呗!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就听广播、看报纸,知道巴基斯坦是咱们中国最铁的朋友!那时候就叫‘全天候朋友’是不是?这情谊,根儿扎得深呐!就想着,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看看这个对咱们中国人特别友好的国家,到底啥样儿!”
他拍了拍胸口的“中巴友好之旅”字样,“这不,孩子给报的团,圆梦来了!”
周围几个同团的游客也纷纷附和:
“是啊,听说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特别热情!”
“就想来亲身体验一下这种友谊!”
“看看喀喇昆仑公路,那可是咱们帮着修的!”
林墨看着这群平均年龄不小,却怀揣着如同少年般赤诚情感的同胞,心中不禁泛起暖意。
这种源于民间的、深厚的情感联结,往往比任何官方宣言都更动人。
他笑着点头:“确实,中巴友谊源远流长,能亲自来感受一下,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哇!是去巴基斯坦的旅游团!好有爱!】
【老大哥说得对,就是冲着‘巴铁’去的!】
【这种纯粹的情谊真让人感动。】
【期待墨哥带我们看看真实的巴基斯坦!】
旅程在愉快的闲聊中度过。当飞机开始下降,透过舷窗已经能看到伊斯兰堡规整的城市布局和周围连绵的绿色山峦时,机舱内的广播响了起来。
首先依旧是常规的英语和乌尔都语广播。
然而,就在广播即将结束时,一个清晰、柔和的中文女声在机舱内响起: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飞机即将降落于伊斯兰堡贝娜齐尔·布托国际机场。当地时间是下午三点十分,地面温度摄氏二十八度。欢迎来到巴基斯坦。”
这声特意增加的中文问候,来得如此自然,却又如此不寻常。
它并非标准流程的冰冷复述,而是一份针对机上中国乘客的、用心准备的礼物。
话音落下的瞬间,机舱里那片“中国红”区域先是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小小的、克制的欢呼和热烈的掌声。
林墨旁边的老大哥激动地拍着手,对林墨说:“你看!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这还没下飞机呢,就感受到‘巴铁’的温暖了!”
一位空乘人员恰好走过,看到中国乘客们喜悦的反应,也露出了会心的、真诚的微笑,还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了句:“欢迎!”
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如同一股暖流,瞬间浸润了每一位中国乘客的心田,也让林墨和直播间的观众们,对这片即将踏足的土地,先有了第一份真切的好感与期待。
【啊啊啊中文广播!太暖了吧!】
【破防了家人们,这细节满分!】
【这就是‘巴铁’的仪式感吗?爱了爱了!】
【还没到就已经感受到了!】
飞机平稳落地。舱门打开,伊斯兰堡温暖干燥的空气涌入。
林墨跟着旅行团的人群走下舷桥,老大哥还在兴奋地跟同伴讨论着刚才的中文广播。
在通关处,果然有专门为“中国朋友”设立的快速通道指示牌,工作人员看到中国护照,都会露出更加友善的笑容,效率极高。
“小伙子,我们先走啦!祝你在巴基斯坦玩得开心!”老大哥在出口处热情地与林墨道别,跟着挥舞小旗的导游汇入人流。
林墨站在机场抵达大厅,看着眼前既陌生又因那份提前抵达的温暖而显得亲切的环境,深吸了一口气。他的巴基斯坦之旅,就在这样一份充满善意的序曲中,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