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一早,肖镇带着一台特制大禹艾康电脑(检查审核过)和几箱方便面,把自己关进了实验室配备的单人工作间。
我要闭关一周,编写中文程序系统编译器。他对父亲说,北斗的核心算法必须用中文编程,这是底线。
这一周里,肖镇的工作间彻夜亮着灯。
键盘敲击声连绵不绝,屏幕上飞速滚动的不是常见的英文代码,而是他独创的中文编程语言:
```
定义 卫星轨道计算:
开始
读取 GpS观测数据;
调用 卡尔曼滤波算法;
输出 定位结果;
结束
```
一周后,当肖镇走出工作间时,手里拿着一个3.5英寸软盘,里面装着完整的中文程序系统编译器。
………………
项目总指挥李将军亲自来到实验室,这位肩扛三颗星的老将军认真观看了肖镇的演示。
了不起!李将军拍案叫绝,用中文编程,这在全世界都是首创!我宣布,从今天起,肖镇同志担任核心算法组组长!
第二天,肖镇站在讲台前,面对三百二十多位资深研究员,从容不迫地开始布置工作:
未来半个月,我们将进行中文编程培训。请注意,这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一套完整的编程思维重构。
接下来的十八天里,肖镇展现出惊人的教学能力。
他不仅讲解了中文编程的全部要点,还用三天时间讲授了自己编写的《密码学》讲义。
更让人惊叹的是,在这期间,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每个组员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特长。
………………
正式开工后,肖镇的生活极其规律:
· 早上六点:晨练、早餐
· 七点到十二点:编写核心代码
· 下午两点到六点:检查模块进度
· 晚上八点到十点:总结当天工作
他的工作效率让所有资深研究员自愧不如。
有一次,为了验证一个轨道计算公式,组里最厉害的数学博士用了半天时间,而肖镇只是扫了一眼,就指出了其中的错误。
这里应该用勒让德多项式,而不是切比雪夫多项式。肖镇随手在纸上写下推导过程,你们看,这样误差可以降低两个数量级。
到1993年1月上旬,核心算法已经修订到第四版。
每一行代码肖镇都亲自检测,每个模块都反复验算。
他的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计算公式,心算速度甚至超过了实验室里最先进的计算机。
………………
腊月二十,项目验收会正式举行。来自科工委、总参等部门的二十多位专家齐聚一堂。
肖镇站在演示台前,从容不迫地讲解着核心算法的每一个细节。
当大屏幕上显示出令人惊艳的测试结果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次性全票通过!李将军激动地宣布。
首长,今年工作就到这里吧。肖镇对总指挥说,我要休息,明年正月十五后再来长沙报到。累了,要放寒假!
肖正堂刚想说什么,李将军就笑着打断:肖正堂同志,别吓着孩子。
肖镇同学才14岁,这几个月的工作强度确实太大了。我宣布,算法组全体放假30天!
谢谢首长!肖镇开心地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
将最后的工作成果移交给科工委的同志后,肖镇背起巴宝莉书包就往校门口跑。
王铁柱已经等候在那里,身旁停着一辆挂着深港两地牌照的黑色路虎揽胜。
王叔!肖镇兴奋地招手,直接去机场,妈妈的飞机应该已经到了。
车子驶出校门时,肖镇回头望了一眼。
他的父亲肖正堂站在实验室门口,向他挥手道别。
作为项目执行指挥,按照组织的传统——节假日必须领导值班,肖正堂要独自留守在基地度过春节。
你爸他...王铁柱欲言又止。
没事,肖镇笑了笑,他习惯了。等过了正月十五,我就回来陪他。
飞机腾空而起,向着香港方向飞去。
肖镇靠在舒适的航空座椅上,开始规划他的寒假生活。
而在他身后,肖正堂转身走进实验室,这个春节,陪伴他的将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北斗系统。
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这对父子一个在南国的暖阳中享受假期,一个在实验室的灯光下继续攻坚。
但他们心中都明白,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让中国的北斗,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