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离了青岚宗,并未驾驭遁光疾驰,而是如同一个寻常的游方修士,收敛了周身绝大部分气息,仅维持在金丹初期的水准,徒步丈量着这方天地。
他走过凡尘俗世的繁华都城,于熙攘街市中听贩夫走卒吆喝,看人间烟火缭绕,体会那生老病死、爱恨情仇交织的百味人生。混沌之道,包罗万有,这红尘万象,亦是“有”之一种。他见那帝王将相,权倾朝野,终不过黄土一抔;见那才子佳人,情意绵绵,亦难逃岁月蹉跎。权力、情爱、财富、名声……种种欲望执念,在混沌视角下,不过是特定规则下能量与信息的流动与表现形式,其本质,依旧是“空”。但这份“空”,并非虚无,而是蕴含着无穷变化与可能的“混沌”。于红尘中,他体悟着“由有入空,由空生有”的循环,道心愈发通透。
他登临名山大川,于云雾缭绕处观日出日落,于幽深峡谷中听松涛泉鸣。感受大地之厚重,苍穹之浩瀚,草木之枯荣,四季之轮回。他以混沌神识细细感知地脉流转,天象变化,尝试理解这方天地最基础的运行法则。他看到火山喷发,毁灭中孕育新生(火生土);看到江河奔流,至柔亦能穿石(水之韧);看到雷霆撕裂黑暗,代表着规则之下的审判与破立(雷之罚)……万法万象,皆在混沌的框架内找到了其存在的“理”。他对天地自然的感悟愈发深刻,混沌金丹与周围环境的共鸣也愈发清晰。
他也曾深入一些古老的遗迹、荒废的战场,甚至是一些修士罕至的绝地。在这些地方,他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岁月的无情,以及各种残留的强大意念。有上古大能征战留下的不屈战意,有宗门覆灭时弥漫的悲凉与不甘,也有天地自然形成的奇异险境。他并未刻意去寻求什么宝物,只是静静地感受、体悟,将这些不同的“意境”纳入混沌的熔炉中进行淬炼、吸收。他的气息,在这一次次的游历中,变得更加古朴、沧桑,却又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清明。
期间,他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偶尔也会进入一些修士聚集的坊市、仙城,听听各地的奇闻异事,交换一些所需物资,甚至匿名参与一些小型的交易会或论道法会。他从旁人的交谈中,听到了关于青岚宗日益强盛的传闻,听到了北海玄冰宫与青岚宗结盟的消息,也零星捕捉到一些关于“圣渊教”余孽仍在暗中活动的蛛丝马迹,以及一些关于上古秘境、奇异天象的讨论。
他就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游离于纷扰之外,却又将一切信息纳入心中,以混沌之道进行推演、分析。
然而,那突破元婴的契机,却始终如同镜花水月,看似触手可及,却又总隔着一层薄纱。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积累已经足够雄厚,对天地的感悟也愈发深刻,但那层无形的壁垒,依旧坚固。
这一日,他行至一片名为“**万寂荒漠**”的古老地带。此地灵气稀薄,黄沙万里,据说在极其久远的年代曾是一片古战场,埋葬了无数生灵,导致此地生机断绝,万籁俱寂,故而得名。
林星漫步于无垠的黄沙之中,感受着那死寂、荒凉、以及沉淀在沙砾深处的、若有若无的古老怨念与杀伐之气。这种极端的环境,反而让他体内的混沌金丹产生了一丝异样的波动。
他寻了一处巨大的、半埋在沙丘中的风化岩石,盘膝坐下,并未修炼,只是放空心神,任由自己的意识与这片万古死寂之地交融。
日升月落,风沙吹拂。
他的意识仿佛沉入了沙海深处,跨越了无尽岁月,看到了这片土地曾经的喧嚣与惨烈。神魔征战,万族喋血,法则崩坏,天地同悲……无数的呐喊、咆哮、诅咒、不甘,最终都归于这片永恒的死寂。
“由盛而衰,由动而静,由生……而死……”
“死寂……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静’……是能量运动的极致迟缓……是规则显化的另一种形态……”
“混沌……包含生,亦包含死……包含动,亦包含静……”
一种明悟,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他的识海!
他一直以来,都在追求混沌的“动”与“生”,追求演化与包容。却忽略了,混沌同样包含着“静”与“死”,包含着归墟与寂灭!生死、动静、有无……本就是一体两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