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一份协议书(1 / 2)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古训在当下的处境中显得尤为贴切。

徐浪意识到,自己和夏家之前都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过于关注市场本身的竞争,却忽略了消费者心理这个更深层的因素。

夏家长期立足于港城,那里的市场环境相对单纯,商品供不应求,自然不需要在营销上多费心思。

但内地市场截然不同,地域广阔,竞争激烈,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陈白素那番关于奢侈品营销的见解,像一记警钟敲醒了徐浪。

如果将家电重新定位为高端消费品,而非普通日用品,整个思路顿时清晰起来。

他想起那些楼盘的销售精英,他们最擅长的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精准捕捉客户心理,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这绝非欺诈,而是一种高超的沟通艺术——将产品特性与客户需求巧妙连接,让客户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个选择。

徐浪深吸一口气,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这套营销体系,再与夏师师深入探讨。

不过在此之前,他必须先把剧本完成,交给王大导演进行后期打磨。

“小浪,听说你明天要去美利坚?还要待上一周?”

钟正华的声音将徐浪从思绪中拉回。

两人正在清岩会所的庭院里散步,夕阳的余晖洒在石板路上。

“是的,钟爷爷。”

徐浪微笑着回答,目光不经意间瞥见不远处正在逗弄小狗的华玲茳和郭晓雨。

“你华奶奶的身体确实一天比一天好了。”

钟正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语气中带着欣慰。

“研究所的专家们都说她恢复得出奇的好。”

“前几天我和京科院的老朋友通电话,提起你们研究所的情况,他很感兴趣,说有机会一定要来实地看看。”

徐浪心中一动,强压下内心的激动。

京科院的院士级人物愿意莅临,这对研究所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钟正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

“他还说,如果研究所确实如我所说,等他退休后想来这里继续做研究。到时候,你可要行个方便。”

“钟爷爷您放心。”

徐浪郑重回应。

“只要是真心致力于防癌事业的研究者,不管来自哪里,研究所永远敞开大门。”

钟正华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

那位老院士确实说过,如果徐浪只是客套应付,此事便作罢。

但若他展现出对科研人才的真诚渴求,倒是值得认真考虑。

现在看来,这个年轻人确实没有让他失望。

“你这次去美利坚,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钟正华若有所指地望向会所大门外熙攘的记者。

“锦衣夜行。”

徐浪简短的回答让老人会心一笑。

凌晨三点半,正是人最困倦的时刻。

尽管大多数记者已经习惯在车上过夜,但仍有些敬业的身影在寒风中坚守。

就在这时,一辆熟悉的轿车驶出会所大门。

这是某个私企老板的座驾,这几天频繁进出,甚至曾在众目睽睽之下酒后失态,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没人会想到,此刻这辆车的后座上,正坐着他们苦守三天三夜的目标。

徐浪透过后视镜看着逐渐远去的记者身影,轻声道:

“他们没起疑心。多亏前期做了这么多铺垫,总算甩掉了这些尾巴。”

开车的梁涛爽朗大笑:

“阿光那小子真是个戏精,为了演得逼真,都不惜当众出丑。我算是服了他。”

徐浪也不禁莞尔。

他自然不会选择民用航班,而是直接前往严阳管辖的部队驻地,搭乘布鲁克家族派来的私人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