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那些被徐浪招揽的医生和护士陆续辞职,到他这里报到填表。
起初只有三位权威专家签字,但当刘启星将徐浪的手稿传真给之前拒绝过的专家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会在短期内答复,就连态度最抵触的两位老教授也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应——等退休后如果闲来无事,可以到江陵看看。
虽然明确表态的人不多,但刘启星很清楚,徐浪的手稿立了大功。
因此,即使现在与徐浪面对面坐着,他也毫不拘束:
“徐先生,目前签订协议的员工档案都在这里。”
“医院的刘医生、张医生、谢医生和林护士等人您已经见过了,他们的档案我没带过来。”
“这些档案请您过目。”
徐浪翻开面前的文件夹,不厚,只有十几页。
在别人看来或许寒酸,但这十几页档案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拿得出手的科研奖项,甚至包括一位国家级科研教授。
对此,徐浪很满意。
毕竟这只是起步阶段,就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初始阵容,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刘启星一直观察着徐浪的表情,果然如他所料,于是笑眯眯地问道:
“徐先生,我想问问仪器方面的事情。”
徐浪愣了一下。
这件事原本由那位阔太太全权负责,之前他住院,后来又去了港城,对仪器的进展确实一无所知。
“我回头问问。前段时间去了港城,仪器的事暂时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还没到货,也应该在运输途中。”
徐浪没有搪塞,笑着问道:
“场地的事情怎么样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吗?”
“嗯,地方够大,环境清静,贴近自然。就是偏僻了点,周围住户少,显得冷清。”
刘启星顿了顿,微笑道。
“这是从研究性质考虑的。这种研究所本就该选在人少清静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加上我们研究的是防癌治癌,这种病目前被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解为传染病,甚至妖魔化。”
“这种偏见一时难以消除,也怪现在医学知识普及不够,就连青春期教育都无法全面宣传,导致癌症被曲解到与瘟疫同等的程度。”
“确实。”
徐浪深以为然。
他知道日后网络的普及才能让大众更便捷地获取科普知识,现阶段确实需要控制影响。
“这件事你决定吧。我回去一趟,尽快落实仪器的事。”
“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我们分工合作,尽快把研究所的事情搞定。”
“好。如果没什么事,我就不打扰徐先生了。”
刘启星站起身,婉拒了徐浪的送行。
目送刘启星远去,徐浪沉思片刻,掏出大哥大:
“喂?财哥,会所里最近有人提过仪器的事吗?”
电话那头的胡有财沉默了一会儿,解释道:
“好像有这么回事。具体我不清楚,是副经理告诉我的,说是一位资深会员提到货到了,让你去提货。”
“但当时你正好在港城,我就让副经理转告对方,说过几天再联系。”
“我知道了。先这样,我待会儿就回去。”
挂断电话,徐浪基本可以确定仪器已经运到国内。
现在应该先联系那位阔太太,副经理应该有她的联系方式。
徐浪本想立刻回去处理这件事,但突然想起另一件事,改变了主意。
他悠闲地开着车,没有直奔清岩会所。
停好车后,他看了眼手表,下午五点。
叮咚……
“来了。”
随着开门声,一道倩影出现在徐浪视野中。
“咦?消失了好几天,怎么突然又冒出来了?”
开门的是秦柔。
她拉开铁门,笑眯眯地说:
“放着那么大的烂摊子不管,特地跑到这儿来,该不会是惦记我们家美悦了吧?”
“什么烂摊子?”
徐浪疑惑道。
“好呀,这才几天,外面都闹翻天了,你还在我面前装糊涂?”
秦柔叉着腰,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见徐浪仍然一脸茫然,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从地上捡起一张报纸。
醒目的头条让徐浪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不由一阵汗颜。
尤其第一行文字,更是让他目瞪口呆:
“江陵市王家村挖掘出一块天然形成的文艺石,目前有多位商人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
“据传雨林药业的方忠怡女士开价最高,达六十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