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全国声讨(1 / 2)

尽管事前陈文太已经预感到尚舒会闯下大祸,但当成串电话接连打进陈家时,这位向来从容的老人,还是被亲孙子这般疯狂的举动惊出了一身冷汗!

当天上午,南唐市所有媒体一反常态,就徐浪遭遇的指责,对港城展开了连番舆论猛攻。

报道直指某些不安好心的势力在背后煽风点火,更将矛头对准那些曾质疑徐浪抄袭的建筑专家,痛批他们倚老卖老、打压新人的不齿行径。

甚至毫不避讳地揭露部分艺人,为求成名不惜接受潜规则,甘当他人棋子,恶意诋毁别人的努力。

这场舆论风暴起初并未立刻波及港城,仅在南省境内迅速扩散。

然而到了下午,省内数个城市竟纷纷响应,公开谴责港城方面的不道德行为,并以醒目标题暗示——这一切,可能是企图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激进分子在幕后操纵!

当晚,紧邻的三个省区多家媒体联合发声,经由电视、报纸等渠道推波助澜,舆论态势迅速蔓延,愈演愈烈。

此时正值港城回归前的敏感时期,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城高层的耳中。

当天,京中海召开紧急会议,徐浪的名字,也破天荒地出现在这场国家最高级别的会议桌上。

外界虽无法得知会议的具体内容,但散会后,每位与会者神情平静,与先前凝重担忧的模样判若两人。

更令人琢磨不透的是,之后无人再主动提起该如何平息风波,即便被家人问起,也只是含笑提醒:“多关注新闻。”

这种暧昧的态度,无疑表明京中海默许了事态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冷眼旁观。

事后有分析认为,这是高层对某些势力的严正警告:回归在即,国家虽承诺“一国两制”,但绝不代表会无底线地妥协讨好。

第二天,国家新闻部和宣传部对此事保持沉默,各省传媒系统的大小官员纷纷开会研讨立场。

一些有门路的官员悄悄进京打听风声,在得到“顺势而为”的暗示后,立刻致电下属布置任务。

第三天,南方所有省份的媒体齐齐发声,将矛头直指港城,并将事件上升到了“有人企图阻挠国土统一”的高度!

当天下午,北方多数省份也陆续加入战局,指责港城媒体和艺人背后有外国势力操控,意图制造纷争。

内地近乎一致的谴责声浪,让港城媒体措手不及。

面临排山倒海的压力,港城三大传媒巨头率先妥协,停止了一切相关报道。

尽管不明白一场普通的娱乐风波怎么会与分裂国家扯上关系,但在外界强烈谴责和英帝国女王电视表态的双重压力下,他们不得不收敛。

许多二三线艺人学乖了,面对媒体追问,要么闭口不谈,要么交由经纪人回应,一改此前煽风点火的态度。

但仍有一些丧失理智的艺人,公然抨击内地政府“误解污蔑”,甚至质疑领导人决策——结果很快被皇家警察逮捕。

接连有艺人被抓,港城娱乐圈顿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而那些曾质疑徐浪作品的建筑名家,则在媒体追逐中选择沉默,甚至有人为避风头,匆匆出国暂避。

然而媒体的热情并未消退。

港城这边渐趋平静,内地舆论却仍在持续发酵。

更多媒体加入战局,不断抨击港城极端分子的行为。

甚至有些内地的教师,在课堂上也教育学生:港城有坏人,看不起我们内地的优秀学生。

徐浪通科满分的事迹早经江陵一中校长顾仁芳证实,深入人心。

他最先赢得支持的,恰恰正是全国的师生!

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新闻报道,徐浪只觉得头疼。

他坐在沙发上,与陈文太相视苦笑,直到此刻,他们才真正明白陈尚舒究竟捅了多大的娄子。

“外公,京城那边……会不会查到我头上?”

徐浪难免忧心忡忡。现在的他已是家喻户晓,京城高层不可能不注意他。

陈文太微微眯眼,沉吟道:“暂时不会,但他们一定会留意你的资料。”

徐浪无奈地摇摇头。

这一次,不仅他出了名,连EtL旗下的两家公司也红遍全国。

这几天,苏文羽打电话告诉他,公司已被媒体围得水泄不通,只好暂时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