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大华驻倭总督府,后院的一处独立院落。
这里,曾经是德川幕府某位大老的私人茶室,以其精致的枯山水庭院而闻名。但现在,庭院里的名贵松柏被悉数砍伐,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平整的黄土操场。悠扬的尺八声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充满杀气的呐喊。
“忠于帝国!忠于陛下!”
“开疆拓土!扬我国威!”
数百名身穿和大华士兵同样卡其色制服,但领章上多了一朵樱花标记的年轻人,正在操场上进行着严苛的队列和刺杀训练。他们的动作标准而有力,眼神专注而狂热。如果忽略他们那明显属于倭人的相貌,任何人都会以为这是一支大华帝国的精锐部队。
这里,就是董仲和一手创办的“大华皇民思想改造与军事归化营”的第一期毕业班。
董仲和,这位曾经温文尔雅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此刻正站在操场边的回廊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的儒衫早已换成了笔挺的深蓝色总督府高级官员制服,脸上那标志性的温和笑容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不怒自威的肃穆。
自从萨摩藩血洗事件后,他在倭国的教化方针,就从“春风化雨”彻底转向了“雷霆风暴”。
他下令,所有十五岁到二十五岁的旧武士子弟,必须进入归化营,接受为期一年的“再教育”。在这里,他们被剥夺了姓氏和佩刀,只有一个统一的编号。他们每天要学习十二个小时,上午是汉语、大华历史和《帝国公民道德准章》,下午则是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从队列、射击到刺杀、格斗,一切都按照大华军队的标准来。
他们的教材,是大华翰林院和国防部联合编写的。在新的历史书里,倭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自古以来就仰慕中华,后因被奸臣(德川幕府)蒙蔽而走上歧途的“东瀛州”。大华出兵,不是侵略,而是“拨乱反正”,是帮助倭国人民重回文明正轨。
起初,这些心高气傲的武士子弟充满了抵触和反抗。他们或绝食,或自残,或试图逃跑。
但董仲和的手段,比他们想象的要狠辣得多。
反抗者,会被关进只有一人高的“思过笼”,不给吃喝,直到屈服。逃跑者,一旦被抓回,就会在全体营员面前被活活鞭笞至死,尸体悬挂在营地门口示众三天。
在绝对的暴力和高压下,所有的反抗都被碾碎了。
然而,仅仅有高压是不够的。董仲和深谙人性。在碾碎了他们的尊严和意志后,他又给了他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他宣布,在归化营中表现优异者,可以获得“大华二等皇民”的身份,并且有机会加入新组建的“大华帝国东瀛州辅助军团”。军团的士兵,可以享受和大华正规军几乎同等的薪俸和待遇。而军团中的佼佼者,甚至有机会被选拔进入大华正规军,成为一名真正的、拥有无上荣耀的“一等皇民”。
这个消息,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这群已经绝望的年轻人心中。
他们的家族败落了,他们的武士道精神被摧毁了,他们一无所有。而现在,大华给了他们一条全新的、通往荣耀和权力的道路。虽然这条路需要他们彻底抛弃过去,甚至与自己的同胞为敌,但在生存和尊严面前,这些都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