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倭国的樱花被鲜血染红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大华北疆,黑土地上正奏响着一曲雄浑的钢铁之歌。
北安省,原罗刹人的雅克萨城旧址。
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欣欣向荣的移民新城。一排排红砖青瓦的房屋整齐划一,宽阔的街道上,来往的不再是衣衫褴褛的流人,而是精神饱满、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大华移民。
张铁牛,这位来自关中平原的憨厚汉子,正站在田埂上,嘴里叼着一根草根,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他的身后,是一片望不到边的黑色沃土。与往年不同,这片土地上奔跑的,不再是气喘吁吁的耕牛,而是一头头发出“砰砰”巨响的“铁牛”——格物院最新研发的“东方红一号”拖拉机。
二十台拖拉机,排成一列,如同二十头不知疲倦的钢铁巨兽,身后拖着联合耕犁,将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黑土地深深翻开,留下一道道整齐而笔直的印记。每一台拖拉机,一天就能耕种超过五十亩土地,效率是耕牛的数十倍。
“队长!歇会儿,喝口水吧!”一个年轻的后生,开着拖拉机路过张铁牛身边,高声喊道。
“歇个屁!”张铁牛笑骂道,“趁着天好,赶紧把这片地干完!李布政使说了,今年开垦最多的屯垦队,年底奖励一头活牛!”
李敢,现任北安省布政使,正是当年跟随李信征战西北的退役校尉。他深知陛下“屯垦戍边”战略的重要性,也最懂这些移民心里想要什么。拖拉机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在广袤的北疆实现农业大发展的希望。
张铁牛,作为第一批学会驾驶拖拉机的移民,如今已经是北安省第一屯垦队的队长。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弯着腰,流着汗,跟在牛屁股后面辛苦劳作。他现在每天要做的,就是开着这头“铁牛”,感受着身下传来的澎湃动力,看着大片大片的荒地在自己手中变成良田。
这种成就感,比任何金银财宝都让他感到满足。
他记得去年秋收,因为有了拖拉机和高产土豆,他分到的那一百亩地,产出的粮食堆得像小山一样,除了上缴公粮,剩下的足够他一家老小吃上好几年,还有富余的可以拿去换布匹、盐巴和城里才有的新鲜玩意儿。
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正午时分,李敢带着几名官员,来到了田间地头。他没有坐马车,而是和所有人一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地里。
“铁牛,干得不错啊!”李敢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拍了拍张铁牛的肩膀。
“都是托陛下的福,托李大人的福!”张铁牛咧嘴笑道,露出一口白牙,“有了这铁疙瘩,俺们浑身都是劲儿!今年,俺们队保证能开垦出五万亩地!”
“好!有志气!”李敢大笑,“不过,今天来,还有个新任务要交给你们。”
说着,他指向远处,几辆被巨大帆布覆盖的板车,缓缓驶来。
“那是什么?”张铁牛好奇地问。
李敢神秘一笑:“好东西。”
帆布被揭开,露出没有耕犁,而是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如同铲斗般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