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一百艘商船,即日启航!”王砚挥手下令,“目标,吕宋、爪哇、苏门答腊!我要你们在一个月内,让‘大华制造’和‘华元’,遍布南洋的每一个角落!”
“遵命!”
年轻的商人们和学子们,齐声应道,眼中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
与此同时,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已经在另一个战场上悄然打响。
倭国,江户。
德川幕府在经历了内战和经济崩溃后,已经名存实亡。在萨摩藩主岛津光久建立的亲华政权主导下,倭国全面向大华开放。
大华的商品,如同潮水般涌入倭国市场。物美价廉的棉布,让倭国本土的纺织业毫无还手之力;精美的瓷器和铁器,让普通町人也能享受到过去只有大名才能使用的器物。
更重要的是,大华银行在江户、大阪、长崎等地设立了分行,开始发行华元,并以极低的利率,向那些在内战中破产的商人和武士提供贷款。
短短半年时间,华元就取代了幕府发行的劣质货币,成为了倭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硬通货。无数倭国人,为了获得华元,开始疯狂地为大华的商行工作,或者将自己手中的金银、土地,兑换成华元存入大华银行。
倭国的经济命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大华牢牢地攥在了手里。
李信在御书房内,看着王砚和徐文良(已从倭国返回)呈上的报告,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他平静地说道,“南洋和倭国,只是开始。下一步,是朝鲜,是中亚,甚至……是遥远的、被罗刹人占据的西伯利亚。”
“朕要让华元,成为整个亚洲的通用货币。朕要让‘大华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朕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跟着大华,有肉吃。与大华为敌,连汤都没得喝。”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周大勇的舰队,已经迫使英夷人低头。
王砚的商船,正在征服南洋的市场。
张猛和赵猛的军队,在北疆的铁牛支持下,已经将边境线稳固在了乌拉尔山脉。
帝国的外部威胁,基本解除。
现在,是时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部的修炼中了。
他的目光,落在了长安城南,那个代表着未来的地方。
“传旨格物院。”李信的声音,在空旷的书房中响起。
“朕想知道,朕的‘雏鹰’,现在能飞多高,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