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一纸国债动朝野(2 / 2)

一纸《北伐安边建设国债发行公告》贴了出来,瞬间引爆了整个京城。

“年利一分?五年还本付息?朝廷担保?”

“三千万两!我的天,皇帝陛下这是要把天下的银子都借走吗?”

商贾们围在公告前,议论纷纷。他们是最精明的一群人,对风险和利益的嗅觉远超常人。

“这事儿,靠谱吗?万一朝廷五年后赖账怎么办?”一个绸缎庄老板忧心忡忡。

旁边一个粮行老板却冷笑道:“赖账?你把皇帝陛下当成什么人了?均田地的时候,陛下赖账了吗?审判朱国治的时候,陛下退缩了吗?迁徙百姓去北疆,上百万人的吃喝拉撒,陛下含糊了吗?”

他顿了顿,提高声音道:“我跟你们说,这才是天底下最稳当的买卖!有整个大华江山做保,比利息更高的,是这份从龙之功!你想想,今天你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陛下的北伐安边大业,将来史书上写起来,那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番话,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

大华立国虽短,但李信的一系列举措,已经为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民间信誉。特别是对于商贾阶层,废除前朝苛捐杂税,鼓励工商,成立银行,发行统一货币,这些都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他们明白,大华兴,则他们兴。

“说得对!国家有难,我等岂能坐视不理?我认购十万两!”一个身材微胖的盐商,第一个站了出来,高声喊道。

“好!王老板大气!我晋商会,认购五十万两!”一个山西口音的商人,带着几个伙计,直接挤到了银行门口。

“我们徽州商会,一百万两!”

……

一时间,认购之声此起彼伏。这不仅仅是为了那百分之十的利息,更是一种政治投资,一种向新皇朝表达忠心的姿态。他们赌的是大华的未来,赌的是李信这位开明皇帝的信誉。

而普通百姓,虽然拿不出成千上万的银子,但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支持。

“我没银子,但我有两百石粮食,能折多少钱,我全买了!”一个刚卖完粮的农夫,扛着钱袋子挤了进来。

“我这有五十匹自家织的土布!”

“我……我只有十两银子,是我给儿子娶媳生的钱,我也买了!让陛下拿去造大船,打跑那些红毛鬼!”一个老大娘,颤颤巍巍地递上一个布包。

银行的职员们应接不暇,宋珩之亲自坐镇,指挥着手下点收金银、登记造册。看着眼前这股汹涌的民意,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知道,李信赌对了。

这场豪赌,赌的不是钱,是民心。而他,赢得了所有。

消息传回宫中,李信只是平静地听着,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他走到御书房的窗前,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轻声说道:

“民心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今日他们以国为家,倾囊相助。他日,朕必不负此心,还他们一个万世太平的盛世。”

三千万两的国债,在短短十天之内,便被抢购一空。汹涌的资金,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拓殖和造舰这两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中。

大华帝国的根基,在这一次全民参与的金融浪潮中,被前所未有地夯实了。而远在万里之外的马六甲,那位新上任的荷兰总督彼得·卡伦提尔,还在做着封锁大华、索要巨额赔款的美梦。他丝毫不知道,他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皇帝,而是被彻底动员起来的,四万万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