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牛的这份奏疏,写得有理有据,充满了战略远见。他已经从一个只会冲锋陷阵的猛将,成长为一名懂得运用谋略的方面大员。
长安,议政殿。
李信看着李铁牛的奏疏,频频点头。
“这个李铁牛,没让朕失望。”他对身边的陈敬之和王砚说道,“知道用脑子打仗了。他这个‘联班禅、断准噶尔、慑拉萨’的方略,很对朕的胃口。”
王砚也赞同道:“陛下,李将军所言极是。吐蕃问题,关键在于宗教和民心。我军若能扶持一个亲汉的宗教领袖,便能事半功倍。强行征服,反而会激起当地民众的反抗,后患无穷。”
徐文良则从外交层面补充:“陛下,英夷在南亚次大陆的扩张,已成心腹之患。他们对吐蕃的觊觎,实际上是为了打开一条通往我大华腹地的通道,同时获取战略缓冲地。我们必须在他们站稳脚跟之前,将他们的势力彻底驱逐出去。李将军的计划,正好可以先剪除英夷在吐蕃的羽翼。”
李信沉吟片-刻,做出了决断。
“传旨李铁牛。”他开口道,“朕准其所奏。但,暂时不要对吐蕃本土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眼下,朝廷的重心,是解决东北的罗刹,和南边的云南。吐蕃,可以再放一放。”
“朕给他的任务是,继续练兵!将高原作战的经验,推广到整个西南军区。同时,派小股精锐部队,以勘探、测绘的名义,渗透到吐蕃各地,进一步摸清其内部情况,绘制更精确的地图。尤其要搞清楚,英夷到底在吐蕃发展了多少势力,他们的据点在哪里,兵力有多少。”
“告诉他,钱和装备,朕会足额拨付。格物院那边,会继续为他们研发更先进的高原装备。朕要他把西南军区,给朕练成一把插在雪域高原上的尖刀!现在,先磨好刀。等时机一到,朕一声令下,这把刀就要快、准、狠地插入敌人的心脏!”
“另外,”李信看向徐文良,“派遣使者联络班禅的事情,可以先做起来。告诉班禅,大华天子,尊重他们的信仰,无意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但,吐蕃是我大华自古以来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染指。如果他愿意归附朝廷,朝廷可以帮他解决来自拉萨的麻烦。”
“是,陛下。”徐文良领命。
李信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停留了许久。
他知道,征服这片世界屋脊,其难度,甚至比在平原上歼灭十万大军还要大。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征服,更是一场对后勤、科技、政治智慧和人类意志的终极考验。
但,他有信心。他有李铁牛和他的雪狼突击队,有王希和牛顿的格物院,有整个大华作为后盾。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李信对自己说,“先把云南这个西南最后的钉子拔掉,彻底稳定大后方。然后,再回过头来,专心致志地收拾吐蕃和那些不请自来的大英佬。”
他的手指,从青藏高原,缓缓滑向了南边的云南。那里,盘踞着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一个自称“大周后主”的跳梁小丑。
“吴应麒……”李信的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你的好日子,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