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汉军军事会议定策(2 / 2)

会议结束后,贺连山立刻返回了驻扎在江苏的军营,展开了针对性的备战。

他命令士兵们,在军营附近的大片湖泊和河流上,进行高强度的水上登陆战术训练。他用征集来的民船,模拟清军的沿岸防线,让士兵们反复演练如何乘坐小船,在炮火掩护下,快速冲滩、登陆、建立滩头阵地。

同时,他派出了得力使者,前往苏州,联络已经归降的江苏绿营安抚使吴松。他要求吴松,立刻率领所部,控制住长江下游的所有重要渡口和码头,一方面是为汉军主力南下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扎紧口袋,防止江浙的清军主力沿江东逃,或者从海上逃窜。

吴松自反正之后,一直担心汉军会对他这个“降将”心存芥蒂。现在接到贺连山的命令,不但没有觉得是被指使,反而大喜过望。这说明汉王和汉军高层,已经把他当成自己人了!

他表现得异常积极,立刻亲率三千绿营精锐,协助汉军的先头部队,加固码头,修建营寨,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归降诚意。

汉军在长江北岸磨刀霍霍,江南的清军高层自然也不是瞎子。

清廷的江浙总督魏东亭,是个满洲正白旗出身的贵族。此人倒不是个草包,面对汉军的兵锋,他知道南京城是绝对守不住的。

他在南京总督府召集了手下所有将领,商讨对策。

“诸位,汉寇大军压境,战是肯定打不过的。南京城高墙厚,但人心已散,守是守不住的。”魏东亭一脸愁容地说道。

“那总督大人的意思是……降?”一个将领试探性地问道。

“不!”魏东亭摇了摇头,“我受大清三代皇恩,岂能投降!但是,我们也不能白白死在这里。江南的根本,不在城池,而在水师!我决定,弃城保船!”

他指着地图上的长江水道,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将江南水师现有的二百多艘战船,全部集中到镇江的焦山、金山一带,依托长江天险,组建水上防线。南京,只是用来拖延汉军时间的棋子。一旦南京失守,我们就立刻率领水师,沿江东下,逃入大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水师还在,我们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个计划虽然消极,但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为了给自己的“保船”计划争取时间,魏东亭下令,强征南京城内的百姓,日夜不停地修补城墙,加固城防,摆出一副要与南京共存亡的架势。

然而,这种做法,更加速了民心的丧失。百姓们被强迫着做苦役,怨声载道。天地会的成员趁机在民夫中散布消息:“汉军马上就打过来了!汉王爱民如子,来了就分田地,免赋税!”

不少百姓听了,都动了心思,许多人暗中观察着清军的布防,偷偷记下,只等汉军大军一到,就献上情报,作为进身之阶。

江浙的上空,已是战云密布。一场决定江南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