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康熙禅位乱局(2 / 2)

与其在内斗中当炮灰,不如另寻出路。

一封封请求归附的密信,被快马送往西安。

……

西安,汉王府。

书房内,温暖的烛火将李信的身影拉得很长。

燕九单膝跪地,将一份卷成细筒的密报呈上。

“主公,北京来的急报。”

李信接过密报,展开细看。

情报很短,但信息量巨大。

康熙禅位。

胤礽继位。

胤禔起兵。

八旗内斗,京城大乱。

李信看完,将密报放在桌上,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

一旁的徐文良与周大勇也凑过来看完了情报,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

“主公!”

周大勇这位龙骧军团长,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天赐良机!清廷内乱,自顾不暇,河南、陕西守备空虚。末将请战,愿亲率龙骧军团,即刻东进,直取洛阳!不出三月,便可将中原之地尽数纳入我大汉版图!”

徐文良也抚着胡须,缓缓点头。

“周将军所言不差。从军略上看,清廷此刻已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我们此时出兵,确实是阻力最小的时候。”

他的分析冷静而客观。

“一旦拿下河南,我军便可俯瞰江淮,天下大势,便彻底倒向我们了。”

两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信身上,等待着他那决定性的命令。

出兵,还是不出兵?

这是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抉择。

李信没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盘前。

沙盘上,代表着汉军势力的蓝色旗帜,已经插满了陕西、甘肃与四川。而东边的河南、湖北,依旧是代表清廷的黄色。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代表着西安的城池模型。

“陕甘川三地,我们才刚刚拿下多久?”

他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问他们,也像是在问自己。

“数以十万计的流民,从关外、从中原涌来。他们的安置,分田,都才刚刚开始。王砚和张济那边,每天送来的都是关于粮食缺口、药材不足的报告。”

“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力量,都应该用在内部,而不是外部。”

他转过身,看着周大勇。

“我知道你渴望建功立业,龙骧军团的将士们也想打仗。但是,我们不能急。”

“一座房子,地基还没打牢,就急着去盖第二层、第三层,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垮掉。”

李信的话,让热血上头的周大勇冷静了下来。

他想到了那些拖家带口,满怀希望来到西安的流民。如果汉军主力东进,后方空虚,一旦粮草供应不上,或者出现别的乱子,那刚刚安顿下来的几十万人,恐怕又要陷入水深火热。

“主公,是末将鲁莽了。”

周大勇低下了头。

李信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的心情,我懂。但为将者,不仅要勇,更要谋。为君者,不仅要开疆拓土,更要安民定邦。”

他重新看向沙盘,目光变得深邃。

“清廷的内乱,不会很快结束。胤禔和胤礽,都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主。这场争斗,只会不断消耗掉八旗最后一点元气。让他们去斗,斗得越厉害越好。”

“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练好我们的内功。”

他的手,在沙盘上重重一按。

“传令。”

“周大勇。”

“末将在!”

“龙骧军团,以及各镇新编部队,继续整军备战,加强训练。尤其是后装炮与铁甲车的协同作战,必须形成战力。同时,加强西安及周边各要隘的防务,我不想后院起火。”

“遵命!”

“王砚,张济。”

李信转向门外传令的侍卫。

“告诉他们,加快流民的安置、授田与医疗救助工作。粮食不够,就去四川调。药材不够,就让商务部想办法去南洋买。无论如何,不能让一个归附我们的百姓,饿死,病死。”

“徐文良。”

“臣在。”

“你以军师祭酒府的名义,拟一份安民告示,发往河南、湖广、山东各地。告诉那里的百姓,清廷内乱,民不聊生。凡愿归附我大汉者,皆可前来陕甘。我们有土地,有粮食,有安稳的日子。”

一道道命令,从这间小小的书房发出,清晰而坚定。

不急于东进,而是选择稳固根基,消化战果,积蓄力量。

这便是李信的决断。

他要用清廷内斗的这段时间,将陕甘川彻底打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

等到堡垒建成,他才会挥师东出,以雷霆万钧之势,去收取那份早已注定的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