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东方战败所引发的工业革命,在这一刻,以一种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方式,提前按下了加速键。
几乎在“皇家机械院”成立的同时,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接到了来自王室的密令。
他们将派遣一支特殊的商队,前往汉军的都城西安。
名义是“通商”,庆祝汉王迁都。
真实的目的,却是不惜一切代价,探查汉军格物院的虚实。
……
西安,汉王府。
秋日的阳光温暖和煦,透过窗棂,在李信的桌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燕九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书房内,将一份密报放在了李信手边。
“主公,英国人有动作了。”
李信展开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欧洲大陆的连锁反应,从马德里的恐慌,到伦敦的应对,无一遗漏。
青蛇卫的情报网络,早已渗透到了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皇家机械院,艾萨克牛顿。”
李信的指尖在牛顿的名字上轻轻划过。
他当然清楚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
“看来,我们的胜利,把他们打疼了,也把他们打醒了。”
徐文良在一旁,从容地为李信续上一杯热茶。
“主公,这一切都在您的预料之中。欧洲诸国,商业发达,工匠基础雄厚,一旦他们将重心从内部纷争转向技术研发,其潜力不可小觑。”
燕九补充道。
“根据情报,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派出一支商队,正向西安而来,他们的队伍里,混杂着不少工程师和测绘人员。目标,直指我们的格物院。”
“想偷学我们的技术?”
李信的嘴角浮现出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他放下密报,走到沙盘前。
“传令下去。”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商务部即刻拟定章程,允许英国商队入城贸易,茶叶、丝绸、瓷器,都可以卖给他们。但是,所有军工工坊,一律划为禁区。”
“格物院周边,设立三层岗哨,日夜巡逻,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胆敢靠近者,先抓后审。”
“是。”
燕九领命,身影再次消失在阴影里。
李信又转向随侍在侧的王希,这位格物院的总院院正。
“王希。”
“臣在。”
“英国人想追赶我们,那我们就跑得再快一点。”
李信的手,指向沙盘上代表着铁甲车模型的木块。
“‘蒸汽机车提速’项目,立刻启动。我要我们的下一代铁甲车,速度更快,装甲更厚。”
“还有后装炮,提高射击的精度和炮弹的威力。我要让欧洲人明白,他们费尽心力仿制出来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已经是准备淘汰的旧货。”
王希的脸上,浮现出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兴奋。
“遵命!保证完成任务!”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东西方技术竞赛,就此拉开序幕。
消息很快传开。
法国的路易十四,那位自诩“太阳王”的君主,在凡尔赛宫砸碎了他最心爱的瓷器,随即下令,不惜血本地扩建皇家兵工厂,并且效仿汉军,开始尝试将原始的蒸汽机用于矿山抽水与武器锻造。
荷兰、葡萄牙,这些曾经的海上马车夫,也纷纷加大对航海与军工的投入。
整个欧洲大陆,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竞赛与军备狂潮。
这些动向,通过往来的商队,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西安。
王希在一次汇报技术进展时,向李信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主公,欧洲人为了研发军工,正在疯狂地采购各种金属矿产,导致其价格飞涨。我们是否可以……”
李信看向他。
“说下去。”
“我们可以通过民间商路,有选择性地,向他们少量输出一些我们已经成熟,但对军事影响不大的民用技术。比如,土豆的高产种植法,或者,基础的水泥配方。”
王希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用这些对我们来说不算秘密的技术,去换取他们手中的黄金、白银,以及我们急需的铜、铁等金属矿产。如此一来,既能延缓他们的军工发展速度,又能充实我们的国库,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建设,储备资源。”
徐文良在一旁听着,不住地点头。
“此计甚妙。以无用之技,换取有用之物。既保留了我们的技术壁垒,又开启了有限度的东西方交流,为我们将来获取资源,铺平了道路。”
李信沉吟片刻,最终落下一个字。
“准。”
他转向燕九。
“在西安城外,筹备一处‘通商口岸’,专门用于同西方商人交易。”
“记住,规矩,由我们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