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你即刻利用在川中的旧部关系,组织流民开垦荒地。告诉他们,汉王有令,凡开荒种植薯瓜者,第一年的收成,全部归自己所有,官府不取分毫。从第二年起,也只缴纳三成田租。”
“第三,成都府库所有能动用的钱粮,全部向你倾斜,务必让那些肯出力的流民,在薯瓜收获前,能有一口饭吃。”
岳升龙听得热血沸腾。
他清楚,这三条命令下去,整个四川都会被调动起来。
“末将遵命。”
“钱谷。”
陈敬之再次叫到他的名字。
“推广之事,千头万绪,你一人之力恐有不逮。我准你从格物院、农司之中,挑选百名精通农事的官员,由你亲自培训,而后分赴四川各州县,作为农官,指导百姓种植。”
“下官领命。”
钱谷深深一揖,心中激动难平。
他为这个计划,已经准备了太久太久。
散会之后,整个成都保民府和总督府衙门,如同一个巨大的机器,轰然运转起来。
岳升龙几乎是跑着出去的,他要亲自去城外的流民营。
那些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人们,是他手中最宝贵的力量。
仅仅十天,效果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种地就有饭吃。”
“种出来的粮食还全是自己的。”
“汉王老爷真是活菩萨。”
当岳升龙的部将把这些承诺带到流民营时,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流民,眼中重新燃起了生的光亮。
他们不需要太多的鼓动,只要能活下去,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无数人涌向官府登记,领取农具和少得可怜的安家粮。
他们成群结队地走向那些被战火焚毁的荒地,用最原始的工具,开始重新整理这片土地。
十日之内,成都府周边,便开垦出了两万多亩荒地。
与此同时,钱谷也没有闲着。
他在成都郊外,亲自圈定了一块百亩的土地,作为“示范田”。
第一批从西域紧急运来的种薯和地瓜苗,就种在这里。
钱谷脱下了官袍,换上了一身粗布短打,整日泡在田间地头。
他挽起裤腿,亲自踩在泥地里,手把手地教导第一批选拔出来的农官和附近的农户。
“这土豆,不能整个埋下去,那太浪费了。”
他拿起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用小刀熟练地将其切成数块。
“看清楚,每一块,都要保证有一个芽眼。这样一块种薯,就能变成好几株苗。”
他又拿起一根带着几片叶子的地瓜藤。
“地瓜更简单,咱们管这叫扦插。只要把这藤蔓斜着插进土里,浇上水,它自己就会生根发芽,长出一大片来。”
农户们围在他身边,看得目不转睛。
他们种了一辈子地,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种植方式。
一名老农官忍不住问。
“钱大人,这……这样真的能长出东西来?”
“当然能。”
钱谷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大家放心,这示范田,我亲自盯着。若是长不出东西,或者产量不够,府尊大人第一个就先问我的罪。”
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还特地从格物院请来了几名工匠。
工匠们按照他的要求,将笨重的蒸汽抽水机进行了改装,变得更加轻便,用几头牛就能拉到田边,通过长长的竹管,将河水引入田地。
轰隆作响的机器和喷涌而出的水流,再次让农户们大开眼界。
保民府的《农时告示》也很快张贴到了四川的各个州县。
告示上用最直白的语言写明了薯瓜的种植方法,以及官府的各项优惠政策。
告示的最后,还有一条严令。
“各州县派遣之农官,必须驻扎田间地头,与民同食同住,全程指导。秋后按亩产考核,若辖区产量不达标者,一律问责。”
这条命令,彻底杜绝了官吏们敷衍了事的可能。
一个以薯瓜为核心的庞大春耕计划,在四川大地上,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
城外,是热火朝天的开荒场面。
城内,是钱谷忙碌的身影。
一粒粒承载着希望的种子,被小心翼翼地埋入刚刚翻耕过的,湿润的土壤之中。
它们将在天府之国的滋养下,为这支新兴的军队,为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中卫城的陷落,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但它带来的警示,却时刻鞭策着汉军的每一个人。
他们要变得更强,强到足以碾碎任何敌人,强到足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而这一切的根基,就藏在这片刚刚播种的土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