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潜龙入渊,百废待兴(2 / 2)

“这里,”他指着靠近谷口内侧的一片高地,“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作为指挥中枢和核心防御区。主帐设在这里,周围用木石构筑环形工事。”

“那片缓坡,”他指向溪流上游,“向阳,土质看起来不错,开垦梯田!引溪水灌溉!粮食是根本!”

“下游那片开阔地,”他看向溪流拐弯处,“地势平坦,作为主要营区和训练场!士兵的营帐集中安置于此,便于集结。”

“溪流对岸那片林子旁,”他目光扫过,“划作工坊区!兵器作坊、木工坊、铁匠铺都设在那里,靠近水源,也相对独立,避免意外波及营区。”

“医馆,”他看向营地中心靠溪流的位置,“设在营区中心,方便救治伤员,张济先生,你看如何?”

一直跟在旁边的张济连连点头:“将军安排甚妥!靠近水源,取水方便,也便于处理污物。”

“还有,”李信指着几处山壁凹陷处,“那些天然岩洞,稍加修整,就是绝佳的仓库!粮食、军械、火酒,都藏进去!比帐篷安全!”

亲卫们飞快地记录着李信的指令。

勘察完毕,李信回到谷口。

王大石正带人热火朝天地干着。

他们利用山崖的天然凹槽和凸起,用砍伐的原木和搬运来的巨石,构筑了一道简易却坚固的壁垒。

壁垒上方,还设置了几个射击垛口。

“还不够。”

李信走上前。

“在入口通道两侧的山壁上,多设几处暗哨,用藤蔓伪装好。”

他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着。

“通道地面,每隔一段距离,挖浅坑,埋下削尖的木桩,上面覆盖浮土落叶。”

“还有,在入口外百步左右的必经之路上,设置绊索陷阱,连接落石或响铃!预警!”

王大石听得眼睛发亮:“将军高明!我这就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卧龙谷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士兵们挥汗如雨,伐木的叮当声、凿石的闷响、夯土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李信身先士卒。

他亲自示范如何利用天然地形设置隐蔽的陷阱,如何用树枝和藤蔓巧妙伪装暗哨的观察孔。

他挽起袖子,和士兵们一起搬运巨石,加固谷口工事。

他甚至拿起锄头,在规划好的梯田区域,示范如何开垦第一垄地。

“将军,您歇歇吧!”

王大石看着李信磨出血泡的手掌,忍不住劝道。

李信抹了把汗,看着初具雏形的梯田轮廓,笑道:“歇什么?这是我们的家园!早一日建成,早一日安心!告诉大家,等田地开垦出来,第一季收成,优先保证军属和伤兵!”

消息传开,士兵们干劲更足了。

开荒的进度明显加快。

工坊区也初具规模。

王二带着几个懂点手艺的士兵,用木头和石块搭建起简陋的棚子。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开始在山谷中回荡。

虽然条件简陋,但修复兵器、打造农具的工作已经展开。

“将军!将军!”

一天,王二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捧着一把暗红色的碎石,脸上满是激动。

“您看!我在后山开凿石头垒炉子时发现的!这…这像是硫磺矿啊!”

李信接过碎石,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那刺鼻的气味,眼中爆发出狂喜。

“没错!是硫磺!天助我也!”

李信一把抓住王二的肩膀,用力摇了摇。

“王二,你立了大功!立刻封锁那片区域!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这地方,以后就叫‘火工坊’!”

火药的三大原料:硝土可以收集,木炭可以烧制,最难获取的硫磺,竟然在谷内发现了!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半个月后,卧龙谷已然大变样。

谷口,一道坚固的木石壁垒巍然耸立,只留下一个可供车马进出的厚重木门。

壁垒上方,哨兵警惕地注视着唯一的通道。

通道两侧的山壁上,藤蔓掩映下,暗哨的弩箭闪着寒光。

谷内,指挥中枢区的高地上,一座相对宽敞的木屋已经建好,屋前竖起了代表李信的旗帜。

营区里,一排排整齐的帐篷井然有序。

训练场上,士兵们正在演练队列。

溪流边,引水的竹管将溪水引入营区,方便取用。

上游的梯田已经开垦出数十亩,新翻的泥土散发着生机。

工坊区炉火熊熊,叮当声不绝于耳。

几处隐蔽的岩洞被改造成了仓库,重兵把守。

张济的医馆也搭建起来,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煮绷带的药味弥漫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