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磨刀先磨脑(1 / 2)

数日后。

清晨的草场还带着露水,寒气逼人。

三千汉骑的队列在空地上进行着最基础的队形操练,呵斥声与脚步声混杂在一起,显得有些凌乱。

突然,队列中爆发出一阵刺耳的争吵。

“滚开!你他娘的踩老子脚了!”

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一把推开身边的同伴。

“谁让你个蠢货往老子身上挤?!”

被推的士兵也不甘示弱,脖子一梗,顶了回去。

“瞎了你的狗眼!军爷喊得是向左转!你往右边拐个什么劲儿!”

“放你娘的屁!老子听得清清楚楚,就是向右!”

两人越吵越凶,很快就从推搡变成了扭打,周围的士兵茫然地看着他们,队列瞬间散乱开来。

负责操练的陈武脸色铁青,几步冲过去,像拎小鸡一样将两人分开,怒吼道:“都给老子闭嘴!分不清左右,还他娘的有理了?!”

类似的混乱,这几天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传令兵跑得气喘吁吁,却把命令传得颠三倒四。

分发粮草的伙夫,对着简单的标记抓耳挠腮,常常发错数量。

王二带着人布置陷阱,画在石头上的简单记号,总有人看不懂,差点把自己人给坑了。

不远处,李信负手而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的脸色平静,但眉头却越拧越紧。

问题出在哪,他比谁都清楚。

文盲!

这支军队的根子上,烂了。

这些士兵,都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苦哈哈,是被抓来的壮丁,是走投无路的流民。

别说看懂军令状,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甚至连左右都分不清。

这不是训练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是致命的缺陷!

一支无法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军队,上了战场,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任何精妙的战术,都会在“听不懂”、“看不懂”的环节中,变成一场灾难。

当晚,最大的帐篷里点起了篝火。

李信召集了所有百夫长以上的军官,以及各什推选出的士兵代表。

火光跳跃,映着一张张或疲惫或茫然的脸。

李信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从明天开始,全军,无论军官还是士兵,每日操练之后,必须抽出两个时辰。”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学习,识字!”

帐篷里死寂了一瞬。

紧接着,如同热油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啥?识字?”

“将军,没搞错吧?咱们是拿刀的,又不是拿笔的秀才公!”

“就是啊!有那功夫,俺还不如多劈几百下木桩,练练力气!”

“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都活了半辈子了,学那玩意儿有啥用……”

议论声此起彼伏,充满了不解、困惑,甚至是一丝抵触。

连陈武和几个悍勇的军官,都面露难色,显然也觉得这事有点不着边际。

“都给老子闭嘴!”

李信猛地一拍身前的木箱,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嘈杂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干什么?”

李信站起身,锐利的眼神像刀子一样刮过每个人的脸。

“为了活命!为了打赢!为了不让你们的兄弟,因为你分不清‘左’‘右’两个字,在冲锋的时候被自己人活活挤死!”

“为了斥候拼死带回来的情报,你们每个人都能看懂,而不是只靠传令兵那张说不清楚的嘴!”

“为了将来王二捣鼓出新家伙,你们能看懂图样,知道怎么用,而不是抓瞎!”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们以为打仗,就靠一身蛮力?靠谁的拳头硬?”

“错!”

“靠的是脑子!一个能听懂命令,能看懂标记,能分清敌我的脑子!”

“识字,就是给你们这颗榆木脑袋开窍!就是磨刀石,磨你们的脑子!”

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兵,畏畏缩缩地站起来,低声嘟囔着。

“可是……将军……那玩意儿,俺们……俺们学不来啊,太难了……”

“难?”

李信冷笑一声,眼中寒意四射。

“有被那些杂种的马刀砍在脖子上难吗?”

“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受伤倒地,你却连求救的信都写不出来难吗?”

“我今天就把话放这儿!”

“学不会,将来在战场上,第一个丢命的就是你!拖累整个队伍,害死身边兄弟的,也是你!”

他不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语气变得冰冷而决绝。

“王大石!”

“在!”

王大石猛地站直了身体。

“立刻去,把最大的那个帐篷给老子清出来!地上铺上沙土!”

“张小虎!”

“在!”

张小虎一步跨出。

“带人去,给老子找平整的石板!石板不够,就拆了废弃的灶台!再烧足够的木炭,削成炭笔!”

“是!”

最后,他的目光转向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张济。

“张济先生!明日开始,也要劳烦您了!”

命令如山,不容置疑。

第二天,牧地中央最大的帐篷,变成了一间简陋到极点的“学堂”。

地上铺着一层细沙,旁边堆着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石板。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木炭的焦糊味。

三千汉骑,无论情愿与否,都被按编制分批带进了这个让他们感到无比新奇,又有些手足无措的地方。

李信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块黑色的石板,用一根削尖的木炭,在上面重重地划下了一道。

“一!”

他的声音洪亮,在帐篷里回荡。

“都看好了!这个字,念‘一’!一个人,一匹马,一把刀!都是这个‘一’!”

士兵们伸长了脖子,好奇地打量着那道简单的横线。

许多人的脸上,依旧是茫然和抗拒。

李信没有理会,继续写下“二”,“三”。

“这是数!数我们有多少粮食,数我们有多少兄弟,数我们杀了多少敌人!都得用它!”

“分不清数,上了战场就是个糊涂蛋!连自己手下有几个人都不知道,怎么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