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下乡早变机遇(1 / 2)

汽车局和食品厂家属院的槐树下,分别围着不少人。

布告栏上贴着张大红纸,上面是刘光鸿拟定的“知青返城调配办法”,墨迹还带着点湿意。

最显眼的是那行加粗的字:“五星机械工坊拟招工人300名,优先从厂里下乡知青孩子中选拔,按评分高低排序。”

“评分,有什么评法?”有人指着红纸念叨。

“下乡年限一年加2分,高中文凭加5分,父母有劳模奖状加3分……哎,还说女知青同分数优先?”

人群顿时炸开锅。有人拍大腿:“我家那孩子下乡五年,高中文凭,我前年还拿过先进工作者,这分肯定够!”

也有工人唉声叹气:“我家小子才下乡一年,初中都没毕业,怕是没指望,都怪那臭小子不争气。”

不少人正吵着,刘光鸿骑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过来,车后座绑着个铁皮箱子。

“都让让,都让让!”他拨开人群,把铁皮箱往槐树下一放,让秘书安排人排队。

“要报名的,先填登记表,把姓名、性别、下乡年限、学历、父母荣誉都写上,我让厂里的会计帮忙统计。”

汽车局的王干事挤过来,手里捏着张纸条:“局长,我家闺女在北大荒待六年,高中文凭,我那‘三八红旗手’的奖状算不算?”

“算!”刘光鸿打开铁皮箱,拿出一沓登记表。

“只要是单位发的正式奖状,不管是劳模还是先进,都算数,不过得拿原件来核对,可不能瞎写,最后查到或被人举报不属实,你们可是要丢工作。”

他这话像颗定心丸,人群里的议论声小些,有人回家取奖状,有人凑到登记表前琢磨怎么填,还有人围着刘光鸿打听:“厂长,这刘家庄的工坊到底咋样,别是换个地方下乡吧?”

“那能一样吗?”刘光鸿笑着说,“工坊是工厂,进厂当工人,拿工资,管吃住,干得好还能分房。比在乡下免费种地强十倍,还可以自由回家,不过要看家里具体排班!”

在食品厂的会计室里,三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堆满登记表和奖状。

罗芸手指在算盘上噼啪响:“李小红,下乡六年12分,高中5分,母亲是劳模3分,合计20分。”

旁边的赵会计核对着奖状,忽然“咦”一声:“厂长,这张‘车间积极分子’的奖状是今年的,算数不?”

“算数。”刘光鸿抱着胳膊站在旁边,“只要是单位正式表彰的,哪怕是‘卫生标兵’都算,一分不嫌少,都是给自己孩子赚的荣誉分。”

正说着,门被“砰”地推开,吴杰的媳妇闯进来,手里举着张皱巴巴的纸:“我家老吴在附近公社修农机也算下乡吧,他修三年拖拉机,咋不算年限?”

刘光鸿看着那张公社开的证明,嘴角抽了抽:“嫂子,下乡知青指的是插队落户的,修农机算工作调动,不算下乡年限。这规矩上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