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啥,自己操作一番看看。”刘光鸿让他去操作。
刘光鸿看他的成果,最后拿起一块烘干的鸡粪,递给对方:“就弄成这个样子这叫有机肥,比化肥强多,种出来的菜又鲜又甜,还不烧根,实现产量暴增。”
他把烘干的鸡粪装袋,送到农庄的试验田,施在黄瓜地里,接着那片黄瓜就长得水灵灵的,藤蔓比其他地里的粗一倍,结的黄瓜变成笔直,非常适合使用和食用。
刘爷爷摘一根黄瓜,用袖子擦擦就咬下一大口,大呼小叫:“我孙子弄得黄瓜就是甜!真甜,比蜂蜜还甜,快尝尝!”他咂咂嘴。
“要是我们的鸡粪肥销量多,以后谁还买化肥啊。”
消息传出去,周边村子的人都跑来买鸡粪肥。
一开始,他们还不好意思,觉得求人买这玩意太丢人,可看到试验田的庄稼长得那么好,也顾不上了,你一袋我一袋,很快就把仓库里的鸡粪肥买光。
村长拿着卖肥料的钱,笑得合不拢嘴:“光鸿,你这招太绝,以前鸡粪是累赘,现在成摇钱树,光卖肥的钱,就够买不少饲料,接下来养猪,养牛就可以提上日程!”
张婶也乐滋滋地说:“昨天供销社的王主任还来问,能不能长期提供鸡和蔬菜,说城里人都喜欢吃我们的大肥鸡和有机蔬菜。”
更有意思的是,上河庄的张猛也偷偷派代表来买鸡粪肥,赵强故意逗他:“你们不是有水就行,咋还用得上咱们的鸡粪肥?”
来的人不好意思,没想到会被认出来,只好如实相告地挠挠头:“俺们那地用化肥用多,板结得厉害,听说这有机肥能改善土地结构,所以过来试一试。”
赵强哈哈大笑:“行啊,拿钱来买,童叟无欺。不过可得记着,这肥是用鸡粪做的,当初你们还嫌臭呢。”
养鸡场的生意越来越好,可麻烦随之而来,邻村的偷养鸡不少,导致周围环境臭不可闻,被人举报到公社。
公社去处罚,对方搬出刘光鸿带头的,先抓他这干部。
公社干部找到刘光鸿,核实情况后,发现对方有农局颁发的试验基地名头,以村集体名义成立的养殖场,接连忙道歉,并且想让他帮忙处理一下。
公社吴社长头疼地说:“光鸿同志,你给想想办法,总不能让他们把这好事办砸。”
刘光鸿想了想,说:“要不搞个‘养殖培训班’,教他们用自动清理机,使用建沼气池,让他们学着科学养殖,然后举行考试,只有考试通过的大队,你们公社才给集体养殖证明。”
“他们能乐意学吗?”公社干部有点担心,“就怕有些人就爱偷工减料。”
“不学就让他们别养鸡。”刘光鸿笑着说,“现在要讲究卫生,污染环境可不行,包教包会。”
培训班办起来那天,来了不少人,其中就有上河庄的张猛,看见培训老师是刘光鸿:
“对不起,光鸿兄弟,以前是我不对,只想着自己村里人。”张猛红着脸说。
刘光鸿摆摆手,反正一视同仁,顶多是后面通过,刘家庄的小伙会磨工期,这就和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