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的邻居傻柱,他在轧钢厂干一辈子,厨艺好、一直想转成干部岗,现在厂里缺个后勤主任,让他过来正好。他那个徒弟马华,踏实肯干,可以过来当大厨,负责调味。”
李副厂长点头记下,又问:“还有呢?”
“我大哥刘光齐,在纺织厂卡副科这么多年,但他懂管理、会算账,把他挖过来当行政科长,还可以当销售使用。”
刘光鸿继续说:“你们有什么推荐都可以说出来,毕竟举贤不避亲,大家可以踊跃发言,但是推荐过来的人,必须要有真材实料,要不到时候调去洗厕所就别怪我!”
食品厂剩下的骨干们哄堂大笑,想不到刘光鸿私下那么喜欢开玩笑。
扩招通知发出去后,傻柱接到调令时,正在轧钢厂的食堂里颠勺,听说能去食品厂当后勤主任,当即把锅铲送给一食堂大厨王师傅。
“光鸿这小子,总算想起你柱子哥,得赶紧过去占坑!”傻柱激动和其他人分享。
他的徒弟马华也点头:“师傅去哪,我去哪!”
刘光齐接到弟弟的电话时,他叹口气:“我这副科都快坐穿,去你那儿,真能解决编制问题?”
“哥,凭你的本事,当个行政科长绰绰有余,食品厂现在是困难点,你来不来,自己决定,但以后我们变成局级单位,你就进不来。”
刘光齐沉默片刻,用力点头:“行,哥信你,我这就递调动申请!”
收到刘光鸿的电报后,刘老实赶紧组织刘家村的婶子们去参加考试,毕竟光鸿那边缺人,不能一直空着。
尤其是那些男人在城里上班的,听说参加考试,识点字,会做饭,基本能过,他们连夜让村长送他们过去。
随行的还有棒梗,毕竟第一次带那么多人,村长有点慌,必须要有个熟门熟路的人看着。
就这样,只要属于及格线的刘家村妇女,都被留下,虽然只有6个。
但她们看见下一代追上城里家庭的希望,毕竟等他们转成正式工人,孩子就能成为城市户口,在城里上学,变得和刘光鸿一样优秀。
200个新员工入职那天,食品厂重新活起来,傻柱穿着崭新的白袍子,在后勤指挥着搬运物资,嗓门洪亮,有时候还和马华一起讨论新零食方便面的口味改进。
刘光齐戴着眼镜,在办公室里核对账目,有时候做账做累就坐车和以前见过的其他后勤部门小领导吃个便饭,喝个茶,就拉到一笔订单。
李副厂长看着不断有方便面的订单出来。
“刘厂长,还是您有远见,这些人一来,厂里的精气神立马不一样。”
刘光鸿笑着点头:“当然啦,当只有你一个在厂里上班,厂子倒闭换个厂就行。
但是一家老小都可以在厂里干活,他们就只有一个希望,厂里就是他们家,谁也不会希望自己家完蛋!”
傍晚时分,刘光鸿在食堂请新老员工吃饭,傻柱端着酒杯站起来,大声说:“我傻柱没文化,但以后谁要是敢糊弄事、对不起厂子和光鸿,我第一个不答应!”
“对!不答应!”众人纷纷附和,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