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阎解矿主动报名去下乡。”
王大妈立刻笑,对着大喇叭喊:“大家看看,阎解矿小同志觉悟多高,我们要向他学习!还有人吗?”
掌声稀稀拉拉的,刘光鸿看着阎解矿等人被王大妈拉上主席台,戴上大红花,那张年轻的脸上没有丝毫光荣,只有一片麻木无助。
散会时,刘光鸿被王大妈拦住:“刘厂长,您是咱街道的杰出青年,得起带头作用。你看你四弟……虽然在读高中,但要是能主动报名,对您可是大功一件啊!”
“王大妈,政策规定在校学生可以暂缓,还有喊我副部长。”刘光鸿的声音很冷,“光福的功课很好,将来是要考大学的,他是要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考大学?”王大妈嗤笑一声,“现在这形势,还考啥大学,大家去农村锻炼才是正经事!”
她凑近刘光鸿,压低声音,“我跟你透个底,上面出通知,干部子弟要是带头下乡,将来回城优先安排工作。你这大干部的面子,还能让你弟弟吃亏?”
刘光鸿没再理她,转身就走,他记得王大妈家的儿子明年毕业,到时候他也去踩上一脚。
他知道,王大妈的话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这场下乡运动已经开始偏离最初的轨道,变成了某些人邀功请赏的工具,毕竟他当初提议是让干部子弟先去历练。
阎解矿出发那天,天还没亮。胡同里停着辆绿色的卡车,车斗里堆满行李,百来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半大孩子挤在一起,脸上大多带着茫然。
刘光鸿站在院门口,看着阎解矿背着个巨大的帆布包,被他三大妈推上卡车。少年人回头望了眼95号院的方向,眼神里像是有话要说,最终却只是咬咬牙,转身钻进下乡人群。
卡车发动时,阎解矿的母亲突然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的儿啊,到了那边要好好吃饭,别冻着……不够钱记得写信!”
哭声在寂静的胡同里回荡,像根针,扎在每个家长的心上。
回到家,光福正坐在桌前背单词,台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三哥,外面咋那么吵?”
“没啥,阎解矿他们下乡,刚出发。”刘光鸿走过去,帮他把台灯调亮些,“好好学习,别分心,别在十三中都被别人比下去。”
光福点点头,目光却瞟向窗外,小声问:“三哥,我以后会不会也得去下乡?”
刘光鸿摸摸他的头,语气尽量轻松:“你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就不用去。就算真去,三哥也能给你找个好地方。
比如去刘家村,都是自己人;去边疆的建设兵团,那边有汽车厂,你还能跟我学技术。”
光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重新低下头看书,只是握着笔的手,今天的他格外努力。
刘光鸿看见努力的他,没说话,走到院里,和二大爷,二大妈聊以后刘光福考不上大学,准备去哪里下乡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