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五份临时工(1 / 2)

东北墙角的铁架上摆着个能跑的火车头模型,其中烟囱是用易拉罐做的,车轮还在转动。

“这是我当年在国外学习的笔记资料。”方杰从铁皮柜里抽出个文件夹,里面都是外文复印件。

“汉斯国的电气化铁路技术,比咱们先进至少二十年。你看这些铁轨的焊接,咱们还在用铆钉结构,人家已经用闪光电焊,比国内强度最低强三成。”

刘光鸿接过文件画稿,拂过那些珍藏已久的图纸,心里一阵唏嘘。

他可是知道闪光焊,熟练级别“材料工程”的技能点里提到过,花掉100技能点,用电流产生的高温可以瞬间融化金属,焊接处的强度能接近自然状态,设备要求很高,国内没几个会用。

“方院长,咱们国内为啥不用?”他故作疑问。

“缺设备,更缺那些懂行的人。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半路出家,我也差不多,以前我还是个维修兵,缺人就被派到这里。”方杰叹口气,拿起个一根生锈的铆钉。

“就像这玩意儿,许多老一辈的工程师用了一辈子,结实耐用,但他们没见过无缝钢轨,一列火车用这种结构,至少能拉三千吨,咱们使用的铆钉结构最多拉一千五。”

刘光鸿想起轧钢厂那些老掉牙的机器,想起护城河边和那些老干部总说“够用就行”,忽然明白方杰为什么这么急切——国家要赶时间,要追上来,容不得那些人的摆烂。

“老何!死哪去,资料呢?”方杰朝外面喊。

老何这才抱着一摞书走进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铁路选线设计》……

“这是我们系最好的教材,方院长当年亲自参与编辑的,就是这套。”

“别给我戴高帽。”方杰把那些书往桌上一放,“光鸿,这些书你先看着,有不懂的随时问我。下午跟我去施工工地,咱们系毕业生接到铁轨焊接的项目,让你见识见识啥叫‘干火车工程’。”

刘光鸿先把那摞书放到家里,白天看书复制到系统学习空间,晚上则是在里面学习和验证,就是实物验证,花费技能点有点多,一次一万,能使用一个月。

接着等待刘海忠的升学宴开启,开启完,他就要和方院长外出干活。

升学宴就在95号院摆一天,来的都是刘光鸿的同学,老师,工友,亲戚以及那些人脉。

其中比较厉害关系:

轧钢厂李厂长,机械厂钱工,军中做研究的赵刚出不来,派出妻子田雨参加,百货大楼的王经理,街道办曾经同事们(至于王主任已经被调走,毕竟95号院里面的事情太恐怖,她及时跑路。),治安所所长冯一剑。

那花费有点大,300元,而且礼金没收到多少,不过二大爷可高心,要的就是个面子,幸好附近的人都知道二大爷家全家都是工人,工资还高,因此没人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