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老家来人(2 / 2)

刘海忠的眉头皱了起来。他只是个工人,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改变征收政策?

可看着哥哥和村长期盼的眼神,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毕竟是一个村的乡亲,真要是眼睁睁看着他们挨饿,他心里也过意不去。

“这……我试试吧。”刘海忠犹豫着说,“我认识厂里的领导,看看能不能问问情况,但你们也别抱太大希望。”

刘老实和刘海精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只要刘海忠肯帮忙,就有希望。

而这一切,都被窗外的一双耳朵听了去。

易中海转身对一大妈说:“去,跟院里的人‘不经意’地说说,就说刘海忠的老家亲戚来求他办事,还是关于粮食征收的大事,看看他能不能办成。”

他要让全院子的人都知道,刘海忠在老家亲戚面前吹了大牛,到时候办不成事,不仅丢尽脸面,还可能因为“妄议政策”惹上麻烦。这招一石二鸟,比直接上门找茬阴狠得多。

暮色渐渐笼罩了四合院,刘家屋里的灯亮了起来,传出断断续续的说话声。刘光鸿从机械厂回来时,刚进胡同就看到门口拴着辆破旧的自行车,心里咯噔一下——看这车子的样式,像是乡下人的。

走进院里,他看到自家屋里坐满了人,父亲正和几个陌生人说着什么,脸上满是为难。二大妈在厨房和堂屋之间来回跑,嘴里还念叨着“家里粮票不多了”。

刘光鸿心里瞬间明白了七八分——肯定是老家的亲戚来了,而且多半是易中海在背后搞的鬼。他不动声色地走进屋,给众人打了声招呼,目光落在为首的刘老实身上,平静地问:“几位叔伯是从刘家村来的?找我爸有事?”

刘老实没想到刘海忠还有这么个沉稳的儿子,愣了愣,把粮食征收的事又说了一遍。

刘光鸿听完,没看父亲,直接对刘老实说:“叔,粮食征收是国家政策,个人根本改不了。我爸只是个工人,没那么大的本事。不过要是村里缺粮,我们家可以匀出点粮票和钱,帮衬一下,但想改变政策,恕我直言,办不到。”

这话直接又实在,让屋里的气氛瞬间凝固。刘海忠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儿子说得对,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刘老实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后生会这么不给面子,直接把话说死。刘海精更是涨红了脸:“二弟,你就让他试试嘛,万一成了呢?”

刘光鸿看着他们,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没有万一。政策不是能靠‘活动’改变的,要是真能改,那才是坏了规矩。与其在这空想,不如想想怎么组织村里人搞点副业,多打些粮食,这才是正经事。”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刘老实等人最后的希望。屋里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只有窗外的风声,呜咽着穿过胡同,像是在为这场注定无果的求助叹息。

易中海在自家屋里听得真切,心里暗骂刘光鸿多事——这小子几句话就把话题引到了正路上,让他的算计落了空。但他并不着急,他知道,只要这些亲戚还在,麻烦就不会断。

夜色渐深,刘光鸿看着父亲把亲戚安排在西厢房住下,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

粮食征收的事解决不了,这些人绝不会轻易离开。而易中海肯定还在暗处盯着,等着看刘家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