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技术交流会(2 / 2)

易中海身为不多的七级工坐在主位旁边的第二把椅子上,指尖夹着支烟,烟灰积了长长一截也没弹,眼神落在桌角的搪瓷杯上,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眼角的余光一直没离开刘海忠。

贾东旭不知道怎么混进来,缩在最后排,手里把玩着个小钢珠,嘴角挂着看戏的笑,活像只等着捡便宜的乌鸦。

李怀德清了清嗓子,敲了敲桌子:“今天请大伙来,是想聊聊七级工锻工考核的新流程。老规矩,有想法的敞开说,别藏着掖着。”

话音刚落,身为锻工杨开泰就慢悠悠地掐灭了烟,开口道:“我说说吧。最近总听说有人靠着‘旁门左道’搞特殊,又是编秘籍又是请人辅导的,想把考核弄得乌烟瘴气。

依我看,七级工考核就得凭真本事,花里胡哨的东西都该剔除!”

他说话时,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刘海忠,像是在说“旁门左道”四个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刘海忠脸一红,刚想开口辩解,被刘光鸿悄悄按住了手。

刘光鸿朝他摇了摇头,然后转向杨开泰,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杨师傅这话我不太明白。编秘籍不就是把多年经验整理出来吗?

我爸做了三十年锻工,手上的老茧比书本还厚,他把火候拿捏、工具使用这些门道记下来,既是给自己梳理思路,也能给新人做个参考,怎么就成旁门左道了?”

这话堵得杨开泰噎了一下,他没想到这半大孩子敢当众接话,而且说得有理有据。

旁边几个老工人也点头附和:“光鸿说得在理,咱老手艺人口头传帮带哪有写下来清楚?”“就是,我当年要是有这心思,也不至于走那么多弯路。”

易中海脸色沉了沉,立马开启道德大棒,劝说道:“杨师傅可是多年七级锻工,考核标准不能乱改!就说上次曲轴锻打,之前锻工车间有人为了省时间改了加热步骤,看着是快了,保不齐埋下隐患!”

他这话直指刘海忠——上周刘海忠试做时,刘光鸿确实帮他优化了加热流程,把三次加热改成两次,效率提高了不少,杨厂长当时还夸了句“有巧思”。

“易师傅这话就更奇怪了,你一个钳工那么关注锻工干嘛,难道你要考工程师。”刘光鸿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

“我爸改的步骤,每一步都记了温度和时长,上周试做的曲轴送检时,硬度、韧度全达标,甚至比传统流程更稳定。您要是不信,我这有质检报告。”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纸,展开后递了过去。

“而且这流程是针对特定型号的曲轴,又不是所有普通零件都适用,怎么会是乱改呢?”

质检报告上的数据清清楚楚,几个懂行的老工人凑过去一看,都露出了认可的神色。易中海捏着报告的手微微发颤,他没想到这孩子居然连后手都准备好了。

后排的贾东旭见易中海占了下风,忍不住阴阳怪气地插话:“话是这么说,可有些人仗着有‘高人’指点,哪还看得上老规矩?我听说有人连考核图纸都找人提前画好了,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思,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

刘海忠急得脸通红:“我没有!”声音却被淹没在嘈杂的议论声里。

那样子好像被欺负的小媳妇一般,不过刘光鸿站出来。